第四百四十九章 调研(第4/5页)

但仔细想想,这种脱离了百姓的变法,真的是正确的吗?

姜星火有了一丝怀疑。

这种怀疑,不是怀疑他能不能成功。

成功的案例,当然是有的,很多国家都有过自上而下的维新。

姜星火所怀疑的,是这种变法给身处于历史洪流底层的百姓所带来的的阵痛与种种考验,是否真的是如他所设想的那般温和,毕竟有一句话说得好,时代的一粒沙,落到每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大山。

看起来自己每天忙前忙后,要开很多会,见很多人,处理很多国家大事,与皇帝和大臣们勾心斗角,可说到底,姜星火却发现,自己越来越对底层的百姓,缺乏足够的了解了。

“国师?”张宇初见姜星火半天没说话,以为是在生自己的气,这时候也只能主动试探道。

姜星火反而道:“那个捕头是不是还躲在酒楼里没敢走?让他去给我寻几个做货运的船老大来。”

张宇初亲自去传话,捕头不知道国师想干什么,但还是依着吩咐,把小镇码头上的几个船老大给“请”了过来。

大约是得到了捕头的吩咐,船老大们知道当面这个带着几个孩子的青年身份不简单,于是一开始都不敢说话。

“问你们些事情,烦请据实说。”王斌在一旁提醒道。

“现在榷税的情况如何?”

船老大们一开始看到了张宇初不敢说,姜星火问:“张真人工坊运输玻璃和化肥,可曾如数给钱?”

“自然是如数的。”

姜星火又问了几个问题,大约是见姜星火态度很好,于是这群船老大说着说着,反而都说开了。

“这一年到头,榷税则愈来愈烦,税额也愈来愈高……”

“商税的比率没变,税额怎么越来越高了呢?”

一个船老大小心翼翼地回答:“都说国师要征210万两商税,所以税吏就多征了一些,我们在京城地界来往,京城里都没这个说法,晓得是他胡乱寻得理由,可也不敢多说什么。”

姜星火的眉梢挑了挑,又问道:“那一路沿着运粮河运输,都要交些什么税?”

“库房、店舍、还有停储客商货物的栈房,必须每日按人货数量来纳钞。”

“驴、骡、马车,但凡是受雇装载货物,出入京城或其他城池的,每辆也必须缴纳单独的车马税。”

“运粮河和官道,这些水陆通道,每隔一段路程就有官吏设关卡税监,然后过税关,就得按照路程远近、装载货物多少,分别征收相应的税。”

“都有什么税?”

“嗐!”

船老大叹了口气,说道:“船料税、条税、门税、关税……多了去了。”

“大小货船,船户有船料,商人又有船钱,进店有商税,出店有正税,从此镇发卖货物,到下个湾又有商税,百里之内,管辖商税就有三官,一货之来,榷者数税,便是天大的利,也剩不下几分了。”

姜星火了解了榷税情况,没说什么,而是放这些船老大们离去,又让捕头领路,在河边小镇上逛一逛。

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这里是一个天然的货物集散地,很多从周边地区运往南京城的物资,都是在这里装货、卸货,以及分流运输的。

故此,小镇上什么行当都有。

“掌柜的,有件事想问问你。”

“老丈,今日生意可好?”

“这位且住,问笔生意。”

……

姜星火让孩子们回到马车里,只带着于谦和王斌,耐心地绕了一圈,几乎每一家店,都进去坐了坐,有捕头的帮助,问话倒也顺利。

这里的店铺商家,除了榷税,还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难题,那就是官府的强制性物资采购。

按老朱的规矩,朝廷中枢各衙门,诸如六部和各寺,有什么物资需求,是没有统一采购的,而是各自按照部门需求,分别去民间购买,然后出的也是本部门的自有资金。

老朱规定的是,只有拥有采购物资权限的官员,才能做这件事情,而且要按照市价付钱。

但姜星火实际调查得到的情况是,经过了三十多年的演变,现在很多部寺衙门的官吏,即便没有合法的采购权,也纷纷写白票,指定名色、品种、数量以索取货物,但却先不给钱,也不派人去店里取货,而是在票上开具“至本衙交纳”这种字样,让商铺送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