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八章 门徒(第2/5页)

“是的。”

薛向点点头,道:“但我之所以那么说,是有助于司马尚书理解这里面的利益关系。虽然税币只发一次,但是税币的有效期是三年,那么在这三年之内,都可以用于交税,也就是等同于钱币。

而且这一笔账,也不是这么算的。例如,我用一千贯税币,从白矾楼购买五千斤美酒。这表面上的账是我花了一千贯税币,得到五千斤酒,而白矾楼是得到一千贯税币。

但是,首先,白矾楼得有五千斤酒,那么白矾楼就需要花钱买煤炭或者木柴,还有粮食、酒坛子,以及雇人酿酒,等等,而且白矾楼也不可能只酿五千斤酒,他所花的钱,可能是五千贯,也有可能是一万贯。

因为白矾楼知道,朝廷发行税币,他们的买卖是不会受到太多影响的。

而在这其中,炭商,柴商,陶商,粮商,酒保,等人,也都从中得到一笔收入,这里面的收入,也就包括商税。

由此可见,朝廷花一千贯出去,所得到的税入,可能比一千贯要多的多。

反之,就是成倍的缩减,倘若朝廷只是发粮食的话,大家都知道,这货物卖不出去,白矾楼一定会将原本酿造的五千斤酒,缩减到一千斤,而与之相关的煤商、木商、陶商、粮食商人也都将会相应的缩减,朝廷所得的商税也将会成倍的缩减。”

“……!”

全场是鸦雀无声。

别看在坐的全都是国家栋梁,且这北宋官员,可都是懂一些商业经济,但也仅限于传统经济,可要说到这个层面上,他们都有一些懵逼。

脑子就转不过来了。

陈懋迁向樊颙问道:“是这么回事吗?”

樊颙茫然道:“我怎知道,三司使只是拿我们白矾楼为例,这又不是真的。”

陈懋迁道:“那你想想,是不是这么回事?”

樊颙仔细想了想,“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我这都已经打算减少酿酒,因为这粮价肯定会上涨,而且买酒的人也会减少,但如果说,粮价不会上涨,买酒的人不会减少,那我当然会酿造一点。”

大堂内坐着的赵顼,也是似懂非懂看着张斐,“张三,他说得好像也有些道理。”

“本质上是这么回事。”张斐笑着点点头,又掏出一枚钱币来,道:“假设我用这枚钱币买得一小包糖。”

“如今糖这么便宜吗?”赵顼诧异道。

“呃……这是比方。”

“哦。”赵顼尴尬道:“你继续说。”

张斐道:“当小贩得到我这一枚钱币,就必须算作他的收入,那就得产生一次税收。”

赵顼点点头。

张斐又道:“而司马学士的意思,一切就是到此为止,直接终止。但事实上,小贩又会拿着这一枚钱币去购买粮食,而粮商得到这一枚钱币,这是不是又产生一次税收。”

赵顼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张斐道:“但实际上,这两道税都是这一枚钱币产生的,而这就是三司使的意思。”

赵顼点点头道:“朕明白了。”

张斐又道:“这商业的关键,是在于流动,而流动的快慢多少,都是取决于货币。但货币缺乏时,大家只能以货易货,交易起来就非常繁琐,原本我一天可以交易十次,产生十次税收,但如今我只能交易一次,那就只能产生一次税收。

而当货币泛滥时,结果是一样的,交子的问题,就能够说明这一点,这物以稀为贵,货币越多,货币就变得越不值钱,最终就还是变成以货易货。

这其实一把双刃剑,若是发挥得好,确实可以如三司使所言那般,但用不好,也会将自己给捅死,比现在更惨。”

赵顼皱眉道:“岂不是很危险?”

“此时倒是不危险。”

张斐笑道:“因为原本我朝钱币就不够用,郊外的很多农夫,都还是以物易物,再加上旱情的原因,导致目前市面上是严重匮乏的钱币,这时候发一波纸币出去,哪怕是超发一些,对于朝廷的收益也是巨大的。

而蜀地交子和西北盐钞问题就在于,当官员们看到这一波纸币带来的益处,再加上朝廷缺钱,所以就不断的发,然后跌入深渊。

所以,朝廷只要不太夸张,这一波买卖是稳赚不赔,但长久下去,可就不一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