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夜探(第2/3页)
“少了?”
“不,是多了。”明华章道,“多了一男一女两根胫骨。因为信息太少,目前我只能确定男子身高在六尺左右,年龄大约在三十至四十之间,右腿曾受过伤,走路微跛。女子身高约为五尺半,年龄很难判断,只能大概确定在中年。”
苏行止越听越玄乎,抱臂问:“你怎么判断出来的?仅凭一根骨头?”
“尸体往往才是最准确的证据。”明华章不在意苏行止的质疑,冷静说道,“男子的骨头比女子的粗壮,很好辨认。其中男子的骨头上有裂痕,痕迹已经很陈旧了,并非新伤,可见男子生前一直有腿疾。年龄是我靠骨头生长状况猜的,至于身高,则是我观察身边人的胫骨,发现小腿骨长的人往往个子也高,我量了他们腿骨的长度,大致推算的。”
前面苏行止还有耳闻,到后面就只剩下钦佩了。明华章在刨根就底这一块执着得惊人,反正苏行止自问想不出靠量身边人的胫骨长度,来推算骨笛主人身高的法子。
这样细致的观察力,这样缜密的心思,他说只要再给他几天就能抓到真凶,苏行止竟然有些信了。苏行止问:“你发现了什么?”
“我查了近十年长安的死亡记录,发现有一对意外死亡的夫妻符合上面这些条件。我之所以注意到他们,还是因为他们是卢渡的父母。”
苏行止疑惑:“这是谁?”
苏行止没参与办案,并不知道卢渡曾是一个重要嫌疑人,只不过被排除了。明华章说:“他是程思月兄长程大郎的老师,四年前经黄祭酒推荐,入国子监作博士。他早年借住在普渡寺,四年前他的父母因火灾丧生,独他幸存,他受此打击后将家中宅院捐献给清禅寺,另置府邸,从此才定居长安。但是,经我私下查访,他和父母的感情并不好,而且他曾经有一个妹妹,养在深闺,很少见人,某一天突然得急病死了,连尸体都不让人看,匆匆下葬,自那之后,卢渡的身体状况就一落千丈,只能搬到城外普渡寺休养。”
苏行止听得很认真。他凝眉梳理其中关系,想了好一会,才道:“他是程大郎的博士,受黄祭酒引荐,四年前还住在普渡寺,这样看来,他完全有机会认识程思月、黄采薇和女乞丐。”
“没错。”明华章说道,“而且我还意外发现,普渡寺是荥阳郑氏捐赠的,而卢渡的母亲正好姓郑。”
清禅寺和普渡寺都和卢渡有关,如果要在这两个地方行凶,卢渡无疑是最了解环境的人。苏行止成功被说服了,他整了整衣袖,负手道:“我会尽量提醒中丞,慢些核查,但无论如何,年前一定要给陛下一个答复。能不能找到凶手,能不能平息陛下的怒火,保住你们的官位,就看你了。”
虽然说最后案件被京兆尹抢走了,凶手也是京兆尹一意孤行敲定的,但是判错了案子,陛下和长安百姓迁怒时,可不会管明华章是不是无辜。明华章承苏行止的情,肃容拱手:“多谢。”
明华章得到了苏行止的允诺,知道御史台会帮他拖着定案进度后,便放心去寻证据。下午散衙时分,明华章没有通知任何人,悄悄出城,前往普渡寺。
他先前已打听过普渡寺的日程,知道戌时所有和尚都要做晚课,包括住持,这是最好的暗探普渡寺的时机。
说起来惭愧,命案已经发生了三起,但一个杀人现场都没找到。明华章把长安的地图翻来覆去看了很多遍,最后,还是将目光落回普渡寺。
卢渡父母的胫骨明明被做成骨笛,但普渡寺主持写名单时,却刻意略过了卢氏夫妇的名字。
纯粹的谎言很容易辨别,最怕的是真中有假,假中有真。名单上的人物都是真的,骨头也已经摔碎,少一两个人根本察觉不出来。
只是住持大概没想过,还真有人会把骨头一块块拼好,挨家挨户询问吧。这一查,还真就被明华章查出了漏洞。
普渡寺住持一次性写出那么多名字,没道理唯独忘掉了卢渡的父母,只可能是他存心隐瞒。反常必有妖,明华章今日便要看看,普渡寺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