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第2/3页)
“纺织得越多,工钱就能领取的越多!”
“此言当真?”那些个村民们听完这话,兴奋又有些难以置信。
他们这里不比松州其他地方,因为人口稠密,人均可分得的土地一直就要比其他的地方少很多,所以才会形成了家家户户皆是以纺织为主业。只是过去家里的地少,种植的棉花产量就有限。所以像他们这一类的普通百姓,哪怕是有剩余的劳动力,但却并不能有相对应的棉花来满足。
那么即便是以纺织为主业,可实际上能挣得的银钱也是有限的。
大多数的普通百姓家里,也基本上是维持着一家子的生计。
今年又突然遭逢这么一场特大水患,地里的棉苗几乎尽数被毁。这段时间,家家户户别提有多为生计而愁苦。
而在韩彻看来,松州受灾区域,属于其他条件虽然不足,但人口和纺织行业的劳动力充足,纺织所需的织造机械也基本满足。
并且,这些百姓的技艺和经验都很是不错。所以朝廷可以从其他地区大量购置棉花,让这片区域的百姓专职棉布纺织。
从商品价值来说,纺织经济效果肯定是会大于农田许多。
如此一来,松州这片区域的百姓完全能凭借自己的能力,不仅能挣取到足够的赋税缴纳给朝廷,只要他们肯勤快的话,甚至还能比往年未受灾时赚取得更多。
而被收购的棉花地区,肯定也是经过一番仔细筛选的。属于种植较多,但纺织业并不发达,百姓也不甚善此道。
这样,官府在当地大量收购,对于当地的民生经济也是一件好事。
“韩大人亲自下发的公文,岂能有假!”里正就严肃着一张脸说道。
“多谢韩大人!”
“多谢韩大人啊!”
“那棉花什么时候能送来?”
“棉花已经运输至常平仓库房,不日就可分发至村里!”
这下子,村民们俱都是一脸喜意的在那做交头接耳,好不热闹。
之前有韩彻改革漕运,让河道附近的百姓再也不用冒着生命危险,被官府以服徭役的名义征集去做漕卒,运输税粮和物资。接着又有这次的救灾,粮食和各种物资的及时发放,所以大家现在只要一听到这事是韩彻在操办,顿时就深信不疑,且欢喜接受。
只听这时候里正还又说道:“至于今年的赋税,各家若是能完成官府规定的足额棉布织造,便可全数减免。便是完不成,也可按份额来,完成多少,就减免多少。”
这下子,村民们顿时一片哗然起来,不少人脸上还都浮现着震惊,恍惚,又难以置信的各种表情。
朝廷分派棉花给他们做工,大家本就能从中挣取到一份银钱。织造得越多,他们也就能赚取得越多。结果还能按完成的额度,相对应的去减免今年的赋税!这么好的事,当真不是在做梦么?
今天这消息也实在是太过让人亢奋,以至于里正让大家散去后,村民们还忍不聚集到一起谈论着。
一直到两日后的下午,里正再一次通知村里的人,让每家每户安排出两人,家里若有牛车或驴车的,这次也捎带上,明日一并随他去领取棉花。
然后在第二天的下午,里正果然带着大家领回来了很多棉花。而且他们还带回来了一个消息,言道若是有村民家里因为纺织布匹的纺纱机或织布机不足,或是过于陈旧的,可以向里正报备,官府可出借银钱给他们置办。
至于这笔欠款,同样可以等到秋税过后再还清。并且借多少,还多少,不需要分毫利息。
于是这一日,家家户户都领取了不少的棉花回去,推动着纺纱机或是织布机,吱吱呀呀的开始忙碌了起来。
甚至到了晚上,还有人家里烧着柴火,借着那份发黄又不甚明亮的火光,一家子也不嫌大夏天的炎热,坐在那轧着棉籽。
家里的大人边劳作,还边教导儿女:“多做些,就能多挣些银钱。”
这年代的百姓,都是一群很能吃苦耐劳的。
他们不怕苦也不怕累,只要日子能安稳,活着有些许的奔头,就已经觉得很满足了。像眼下,能只需要勤快纺纱织布,就能挣取到银钱一事,对这些普通百姓来说,就觉得已经是非常好的日子了。
“我听人说,韩大人让这次也受灾的裕州去制盐,工钱给的也很不错呢!还说等盐制好,要运一批来咱们这里售卖,价钱也给的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