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第3/3页)

若碰上太平年岁,百姓还能有个较为安稳的环境,若不幸碰上战乱,那便是人命如草贱,人口也必然锐减。

韩彻听完杨县丞的,蹙眉又向郭县尉询问。

一个县衙当然不可能只有少许几个官员,主簿之下还有典史一名,主管监察狱囚。再有捕快和其他若干小吏,零零散散加一起,总人数为四十六。

然后在县之下,还设有乡和里。

其中乡长和里正的主要职责为“课督赋税”。

直白一点来讲,就是协助县衙更好的向老百姓增收赋税。

这些人都是“未入流”,也就是无品阶但有具体岗位的佐杂官,自然也就领取不到朝廷的工资,那么他们的俸禄便需得县衙出资。

而县衙发给他们的俸禄从何而来?自然是从当地的百姓身上征收。

当然,也不能说为了省却这笔钱,便不要这些佐杂官了。偌大一个县城,先不说事物繁多,若没点武装班底子,也是很危险的。

然而韩彻穿来也有好几日,除了那位周典史和两个跑腿小吏每日留守在县衙坐班。其他登记在册,如有具体岗位,也领着俸禄的捕快小吏,他却没见着几个。

郭县尉一早便知韩彻会询问,便告知他:“大人,安南地广人稀,故多荒矿无主地,常有奸人聚集……”

奸人指的便是流民和盗寇这一类的,这些人聚集势必会生事端。郭县尉的意思是,县衙里的那些捕快之所以经常见不到人,是去巡查和管理治安了。

韩彻听完便没再说其他的,平静的让两人离去。

郭县尉见状,嘴角不免噙着一抹微笑,与一旁的杨县丞快速对视了一眼。

纵使韩彻是县令,是他们的顶头上司又如何?他们俩都是本地人,更在县衙担任要职多年,可以说,早将整个安南县里里外外一把抓。

便是先头那位老县令在任职期间,每有要事,也都会先过问他们俩的意见,做最终的决策。

韩彻今日这一番了解,也在心中做了总结。

被架空?没钱?还没人?

韩彻的目光落在户籍文书上,陷入沉思。

人,倒也并非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