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美国两头卖,我们紫金……(第3/8页)

“微软现在说是在打击盗版,但是满街还是在卖五块钱一张的光碟,根本打不完,我看微软迟早也会放弃打击盗版WINDOWS,转而从必须购买才能使用的服务下手。我们公司已经这么做了。”

宫先生又问安夏对开源软件的看法,安夏回答:“国外我不清楚,不敢说。但是国内的话,开源是有好处的。本来发展就不如国外,一个测试工程师就算再厉害,也比不过几千几万个普通程序员在各种情境下的使用。

对公共版本的补丁整理对大家都是有益处的,别把公司的东西放上去就行。”

这一点在后世依旧适用,地图、翻译软件。哪怕是餐饮商家点评,都是靠大量普通热心人的免费信息补丁来完善。

安夏又补充道:“不过我认为这还是要分情况,小工具可以这么做,大型系统是不可能采取所有人都参与协作的,就如同圣经中的巴别塔没有建造成功的原因一样,不统一,最终就会失败。”

“前几天,我看见有人说,西部人民还在吃草。而政府居然在研究航天工程这种毫无意义的事情,把人送上天,又不能解决吃饭问题,不如把钱都分给穷人,也不要收税。至于修桥补路这种事,会有善良的有钱人主动掏钱的。”

宫先生都听傻了,就算是国外已经有了系统性的慈善组织,也没哪个国家说取消税收,坐等善良的有钱人。

“他是开玩笑的吧?”

安夏耸耸肩:“谁知道呢,感觉……是挺认真的在说的。”

宫先生与安夏相谈甚欢,然后他大手一挥,愿意把他带回来的20G的自由软件共享给紫金。

公司各个部门,相关的不相关的都兴高采烈的过来围观了一番,其中有不少软件对各部门都有价值。

他们把软件领走了,安夏却看出了另一个问题:

他们都认为这些软件是有价值的,可是在宫先生来之前,他们无人知道从哪里获得软件。

紫金的员工都是能上网的,其中大多数人懂英语,至少有20%的员工有海外留学工作的经历,甚至还有几个人自己就是外国人。

宫先生说这些软件确实不那么集中,都零零散散的分布在不同的地方。

安夏事后问邓杭生,邓杭生解释说在硅谷,自由软件的分享也更像是熟人之间的交流,并没有一个集中的地方可以获得。

“我们一般是自己需要用的时候,问一下朋友谁有。”

“没有像紫金论坛这样的地方吗?”

“有是有,但是紫金论坛不也是要发贴先问,有资源的人才能发资源吗?不能直接获取。”

安夏心里嘀咕:好好的软件,弄得像找黄片一样。黄片都有论坛能下,好歹留一句楼主好人一生平安呢。

紫金此时已经在着手完善书籍、论文的全球信息化整合工作,再整合一个软件,也是很有意义的。

安夏提出建立自由软件分享平台,业务评估组的评估结果是不乐观。

每一个软件都要占据空间,空间是要钱的。

虽然紫金有自己的服务器,但是如果把空间租给其他公司,能赚一大笔,而不是给人当免费仓库。

安夏说的赢利模式,还是很接近于仓库托管。如果是这样的话,只做代码托管不就好了,干嘛要占用公司的空间。

“我们公司的员工,算得上是全中国最会找信息的人了,连他们都找不齐20G的自由软件,何况是其它人。

想要获取大量的资料为什么要去图书馆,而不是一个朋友一个朋友的问,就是因为那里可以方便获取信息。”

负责业务评估的副总还是不认同:“图书馆是国家公共设施,有全国税收做为支持,我们是一家商业公司,不能只从公益的角度来看问题。”

“哎,我也没说我要做公益啊,大雁是红烧还是清蒸,得把大雁先射下来再说吧。这个自由软件社区有没有用,也得先把人弄来,再一步步引导他们的行为。

现在我没说更多的盈利模式,是因为我能想到的方式,还是局限于我现在的认知,我不想把社区定义死了。反正,只要人多起来,它自己就会长出新的生活方式。”

安夏笑道:“地球生命的演化,不也是一大堆乱七八糟的化学物质凑一堆。忽然就有生命了,忽然就寒武纪大爆发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