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第2/3页)
透过朦胧的轻纱,崔舒若的目光落在窗外的云朵上,它们飘逸嬉戏,无拘无束,只是不知幽州的天是否更美。
那里毕竟是边境,天高云阔,疏野壮美。
了无战事,又得了皇帝的首肯,魏成淮回了幽州已经许久。
她终日忙碌,很少在一处有个定时,他重整幽州,亦然如此。
不知他此时在做什么。
也许是心有灵虚,崔舒若仰头望天时,魏成淮也心念一动,陡然停下正在撰写公文的手,突然望天。
边境的天不如并州云彩绵绵,而是一望无际的蓝。
纵然相隔千里遥,使君同在一片天,仰头便如君在前。
他们只是有相同的追求罢了,二人皆是志向高远,心志坚定之辈,也各有各肩负的责任。
云动,风动,天在,即可。
然而天不可能永远晴着,乌云裹挟的狂风吹散了原有的宁静旖旎。赵巍衡就是在这样的天,带着手底下的一大堆人重新进宫。
纵使他轻装简行,完全没有明王该有的仪架,可并不妨碍并州的勋贵们知道消息。
世上的聪明人不多,能在朝堂安安稳稳活下来的蠢人也不多。
赵巍衡的进宫仿佛是个征兆,提醒着众人。
不少人家的府里,都开始掂量着太子府里举办的宴会送礼是否该删减,还是换些符合礼数,不显亲近的礼物。
果不其然,当日宫中就传出一道道旨意,全是起复赵巍衡曾经的心腹将领们,还有调动粮草等等。
只要有脑子,就知道这是要南征了。
一旦南征,赵巍衡必定备受重用,武将的权势也当升一个台阶。
若是像先前太子与明王对峙来看,按理该有许多人出来阻止南征,然而并没有。因为他们的争斗,如果脱离自身,从齐国出发,打下南边不论对谁而言都是莫大的好处。
武将建功立业,士族趁机囤积土地。
崔舒若也彻底失去了躲闲的机会,开始了忙碌筹措大军出征的后勤事宜。皇帝嘴巴张张就要打仗,忙死的到底还是下面的人,做不好事崔舒若不会受惩罚,但却会被诟病,而其他人还有可能掉脑袋。
崔舒若也不会给人攻讦自己的机会,她管的事在旁人眼里全是肥差,若是被抓住把柄,想必来夺权的人不在少数。
她辛辛苦苦才把手底下的事弄出个章程,成绩斐然,可不是为了拱手让人,自己跑回去安分做一个待嫁公主的。
大军出行前,还是出了一件事。
不大不小,但很稀奇。
赵平娘进宫,主动向皇帝求情,想要跟随大军一起南征。
女将军的先例,倒也不是没有。甚至赵平娘自己都曾经临时上阵,打赢过杖。可如今北边初定,赵平娘公主之身,又为人妇,军营里又不缺能打仗善谋略的将军,怎么就要她上阵呢?
于此事有争议的人不少,但明面上反对的不多,多是御史上奏,其余人也就是在家中腹诽一二。说到底,赵平娘上不上阵对他们都没有影响,何必操这个心。
最终如何,还得取决皇帝自己的念头。
皇帝最后还是同意了,但也任命訾甚远为将领,夫妇同往,也算是另类堵嘴。
待到春日渐过,不论南北彻底晴朗以后,大军真的出行。
彼时魏成淮也在其中,他带着幽州的兵马,在大齐征召时出现,为南征献力。
这一回,皇帝亲自为大军送行,规格是过往数年大大小小几十场战里头最高的。他还带着赵巍衡跪拜天地鬼神,就连太子都退居半步。
在身份尊卑明了的前情下,无疑是将赵仲平的脸按在地上踩,还让那么多人亲眼见证。
太子这回可是出大丑了。
崔舒若既是衡阳公主,手中又算得上有实权,也得以亲眼目睹这一切,包括隐藏在赵仲平脸下的不甘、屈辱、隐忍。她尽量以客观的目光看待一切,不得不说,即便兄弟二人是天生的仇敌,可要不是皇帝玩弄权术,讲究制衡,也不会让二人的关系迅速恶化。
在皇帝还只是齐国公时,明明二人也可以说得上是兄友弟恭。赵仲平对赵巍衡几多照拂,赵巍衡更是尊敬二哥。
可惜,权势迷人眼,即便是血亲,也注定不死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