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第2/3页)
原本烈火烹油的明王府,一夕之间门庭冷落,哪还有之前的盛况?
倒是太子赵仲平,因为差事办得好,还主动领了著书的活,一时风头无俩,朝野上下都赞誉声一片。可见人心是世上最复杂之事,人人都擅趋吉避害、捧高踩低。
而留下来的人,往往是患难见真情了。
明王府虽门庭冷落,可衣食用度一如从前,赵巍衡剩余的寥寥心腹前来议事时,孙宛娘对他们的招待从来不曾失礼,永远从容不迫,笑意盈润亲切。
长吁短叹绝不可能出现在孙宛娘身上,看见始终宠辱不惊的明王妃,就会叫人下意识地认为明王府依旧如故,心里也跟着安稳起来。
在又一次送走心腹后,孙宛娘轻轻帮望着窗外蒙蒙细雨的赵巍衡披了件外裳,“夫君,春雨微寒,小心着凉。”
赵巍衡握住了孙宛娘在他肩上添衣的手,“宛娘,这些日子叫你受苦了……”
他未曾说完,可勋贵世家的捧高踩低连他都饱尝炎凉,遑论是终日在女子间混迹的孙宛娘,只怕她受到的唇枪舌战绝不比他要少。
孙宛娘蕙质兰心,又怎会因此有一分一毫的埋怨,反而主动宽慰道:“王府之内,锦衣玉食,我有何苦?至于往后……”
孙宛娘语气一转,显露出三分内宅女子没有的凌厉与见识,“焉知是何景象,我只知世上一切未到最后一刻便无定数。宛娘既嫁给夫君,便夫妻同心,风雨同担。
我信夫君。”她最后莞尔一笑,眉眼中是对赵巍衡的十足信赖。
赵巍衡虽从不曾怀疑过自己,但能有孙宛娘始终如一的信任,心中大定。他将孙宛娘拥入怀中,语气餍足,“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夫妻俩始终心意相通,任凭外头风雨如何,不改情志。
但世上并非所有人都捧高踩低,不论赵巍衡和赵仲平之间谁略胜一筹,赵平娘和崔舒若与他们都是照常往来,全然不受影响。往小了说,他们彼此是手足,往大了说,愈是一视同仁,才愈不会被人盲目划到某一党派之中。
可不管是何种缘故,雪中送炭之人,都会被铭记在心。
崔舒若跟着赵平娘光明正大的去往明王府,但走前也悄无声息留下些话。
譬如,静待时机。
赵巍衡也是这般做的,他不再求情或是上奏提请攻打南边,而是彻底沉寂下来,选择韬光养晦,任由赵仲平声势渐大,颇有一人独大的架势。而赵巍衡身边的武将班底走得也越来越多。
赵巍衡沉寂了,却有人经受不住折磨。
那人便是齐平永。
他能在江湖闯出名声,除了武艺高人品好,还有一点就是他极重义气,眼看当初一起上战场杀敌的袍泽兄弟渐渐散了,他倒是高官厚禄,心中难免钝痛。
尤其是偶然在乡间碰见曾经的兄弟因辞了官无所事事,二人在路上碰到,都对他视若无睹后,心中的悲凉之意达到顶峰。
齐平永甚至追上去询问对方近况,哪知那位兄弟也是直肠子,直言道:“齐将军如今官运亨通,正受皇帝看中,我等升斗小民,哪堪配与您搭话,还是就此别过吧,切莫让人看了您的笑话。”
说完,对方就拂袖离去,徒留齐平永在原地发怔。
回到并州后的齐平永心内迷茫不解,亭台楼阁、膏粱锦绣,在他眼里都成了腐朽之物,满脑子盘旋着昔日兄弟的扎心之语。郁闷难当的齐平永一反昔日沉稳好大哥的作态,跑到酒肆一人借酒消愁,连差事也告假了数日。
人一旦靠酒来纾解愁绪,便更会陷入情绪的低谷。
齐平永也不能例外。
他不禁怀疑自己建功立业是为何?当初和众兄弟们在江湖也算快意,他还有心上人,满心满眼做出一番功业,好娶对方,还要青史留名。可如今兄弟们四散零落,心上人另嫁他人为妇,留给他的只剩下荣华富贵与虚名罢了。
齐平永一时也沮丧颓废起来,萌生退意。
直到崔舒若过路,瞧见喝得烂醉的齐平永,便命下人去齐府请人,而她则叫人给齐平永醒酒。
等齐平永好不容易清醒过来,问过下人才知道是崔舒若的授意,且崔舒若还在另一个厢房之内。清醒的齐平永理智回笼,首先便是生出愧疚,他竟沦落到酗酒消愁的地步,还叫崔舒若遇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