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八章:来自朱英的反击(第2/3页)
所以了解到这些后,朱英这才让皇家钱庄开启房贷业务。
至少皇家钱庄不会跟这些黑钱庄一样,逼得别人家破人亡。
从前而言,对于许多百姓来说,田地就是一切。
因为朱英现在不准许私自买卖田地,所以百姓们的重心,就到了房子这上头来。
现在,京师的这些钱庄掌柜,就是想通过将房价恶意抬高,从而使得逼迫朝廷。
……
房价并不是官府或者朝廷来把控的,而是市场的自我调节。
人口越多的地方,自然对房子需求越大,房价当然就会上涨。
其实就现在来说,大明的房价并没有到普通百姓承受不了的地步,除了各大府城,像是京师,亦或是沿海经济繁荣地区略高一些,倒也没那么夸张。
如今大明的总人口,包括外来的流动人口在内,大致也就一万万出头。
像是京师这边,朱英不想让人口过多拥挤于南京城内,因此不断对郊外进行开发。
建造的房子多,自然价格不会算高。
至于南京城内,可谓是有价无市。
朱英就这么静静的等着,看那些钱庄掌柜们唱戏。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月眨眼过去,洪武三十一年的秋天到来。
钱庄联合炒房的事情,也开始出现了很大的动静。
京师这块天子脚下,这等囤货居奇的事情他们当然不敢干,况且也没这么多的资金来做这件事。
南京城这边的房价,已经是足够高了。
而目标便是那些其他府城。
朱英特意传出去的谣言,因为时间的关系,在朝堂没有动作的情况下,自然就慢慢的淡了下来,其中一批坚持不住的钱庄,最后也遭到了破产清算。
朱英自然是让皇家钱庄进行接手,换个牌子就能接着营业。
车马慢的时代,不可能说像是后世一样迅速演变,这需要个发酵的过程。
想要动手,自然就是在府城上,朱英已经让锦衣卫随时关注各地府城的房价变化。
这天,正在跟朱元璋一起遛娃的朱英,接到了蒋瓛的奏报。
“启禀陛下,殿下,锦衣卫衙门已经收到了各地传回来的奏报,目前已经各地府城的房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各地钱庄的带动下,不仅是钱庄这些人,包括很多大户,勋贵等,也加入到了囤积房屋的行列之中,想要以此谋取高额利润。”
“这股囤积房屋的风暴,正在向着我大明全境蔓延,包括最近京师的房子,都因为各地的事情从而导致上涨了约莫有两成之多。”
朱元璋看了眼面色平静的大孙,笑着说道:“这些家伙果然是入了套,大孙且觉得什么时候开始收网了。”
“估摸着就这段时间,咱内帑的钱袋子又鼓涨了不少吧。”
房屋建造这块,从正阳大道的改造开始,最先入行的就是群英商会了。
群英商会化整为零后,建造这块被单独的拉了出来。
现如今的建造,当然是以水泥为主,摒弃了从前纯粹的木质结构,朱英拥有大明境内最多最大的水泥工厂。
没办法。
在鼓励民间开设工厂的情况下,因为限制了利润,保障工人工钱的关系,从而导致干水泥工厂的民营并不算多。
发展不能停滞,所以朱英就以商会的名义迅速在各地开设,自也包含了建造队伍。
朱元璋之所以说内帑的钱财又变多了,是因为朱英才是整个大明最大的房地产寡头。
可以说每个府城最大的建造商,就是朱英名下。
不是没有世家大户,甚至是勋贵想要加入到建造的行业里。
朱英为了不让后世的悲剧再现,工人的血汗钱无法保障,因此在建造这块,设置下了很多门槛。
比如工人工钱。
并非是由承包建筑的商人结算,而是要提前打足了保障金到当地官府这里。
工钱是由当地官府安排的人,在经过于建造商核对后,进行足额发放。
因为在律法的规定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即便是房子建造起来了,地契也是属于朝廷,所以当地官府自然也要介入其中。
其包括工程质量的把控,也是由当地官府这边的其他衙门负责。
转了弯来说,各地府城的房子,多数都是朱英在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