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册封大典,大明阅兵,为大明贺!(第8/9页)
五十多岁的掌张信,八十岁的刘三吾,七十岁出头的白信蹈面前,还显得很是年轻。
而这番话,也说出了他的担忧。
白信蹈也是沉声道:“此言在理,这些丘八的变化着实惊人,甚至比之兵书上操练出来的将士,还要强上几分。”
“由此可见,太孙殿下对于军事,征伐,尤为感兴趣,还有比拟陛下的天资。”
“陛下年迈,自然不会擅动兵戈,可太孙殿下不同,按照记载,太孙殿下当是今年本月,才满十八。”
“年轻人,难免气盛,有掌如此强军,个中野望怕是难以估量。”
刘三吾听到两人的话,也是赞同的点头,叹息道:“国虽大,好战必亡。”
“今日大明之强盛,在老夫看来,不见得是个好事。”
“诚然,老夫有看到,对于诸多外臣来说,产生了足够的震慑,使其不敢轻举妄动。”
“可边疆的征伐,又哪是因为争夺土地,草原上的威胁,是因为他们的粮食,让他们活不下去了。”
“每年的朝贡,就是我大明对其救济,让他们能够勉强维持,不至于边疆混乱。”
“可我大明的粮食,连自家的百姓都不够吃,怎能安抚得住这众多臣国。”
“以太孙殿下的脾性,若是边疆有战事发生,亦或是不利我大明,则必将勃然大怒,兴万兵以战,至那时,将血流成河。”
说完,刘三吾喟然长叹。
此时,张信和白信蹈,满脸忧国忧民。
半晌,白信蹈咬牙道:“佛语有云: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我们能想到的这些,陛下肯定有所察觉,只是太孙殿下十年归来,宠爱无双,即便是知道,陛下也不忍责怪。”
“如今,唯有一人以性命警示陛下,太孙殿下。方可唤起陛下,殿下心中警示。”
这话说完,张信面色坚毅,想要开口说话。
却被白信蹈一把拉住衣袖。
只见白信蹈沉声道:“我如今已有七十,这辈子也算是活够了,信,你才不过天命之年,往后还有很长的日子。”
说完,白信蹈看向刘三吾,继续道:“先生,你不能去,这天下文人,尚且还需你来带领。”
“如此,自然我去,当最合适!”
白信蹈声音坚定的说道。
刘三吾听到这话,千言万语堵在喉间,却不知从何说起。
唯有双手紧紧握住白信蹈,才能表达心中激动之情。
便是刘三吾三人,在这里密谈的时候。
承天门外大阅兵,也即将到了尾声。
上卫,即宫廷十二亲卫的最后一卫,并非是锦衣卫。
锦衣卫因为职责问题,并没有参与到这次的大阅兵之中。
替代锦衣卫的,便是朱英直属亲卫,玄甲卫。
玄甲卫的服饰,经过了朱英的调整,紧身加黑红披风的设计,显得更加精炼利落,更有一种华丽贵气的体现。
他们的列队,比起前面的三十一卫,更加整齐。
甚至在身高上,都是高度的统一。
这所带来的视觉效果,更加令人瞩目。
最特别的是,在他们身上,不仅有佩刀,还有一根类似于火铳般的事物。
说它是火铳吧,好像又不像,没人见过这般细长的火铳,更像是加厚的长棍。
当玄甲卫出现的时候。
在承天门最高地台上的朱元璋,侧身看向大孙,笑道:“该你了,大孙。”
这声音,带着一丝解脱,还有浓厚的沙哑。
三十一声的呐喊,让朱元璋的嗓子早就承受不住了。
一直都是靠着兴奋和激动支撑着。
而当玄甲卫出现,朱元璋便决定把这最后一声的机会,让与大孙。
显然,对于老爷子的相让,是没有出现在既定流程中的,完全是老爷子的临时起意。
不过在这一刻,早就旁观多时的朱英,仅仅是刹那的停顿,便就回道:“必不让爷爷失望。”
朱元璋满意的点点头,如释重负的走下台来。
一个多时辰的站立呐喊,让已有六十多岁朱元璋,感到些许吃不消。
这一放松,差点没跌倒。
朱英眼疾手快,顿时扶住,同时对太监吩咐道:“快把龙椅搬过来。”
龙椅是早就备好了的,不过朱元璋之前一直不肯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