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报应(第5/7页)

她死里逃生之后,就这么平平静静地来感谢一个在她受伤期间给了她关照的老人。

王云鹤欣慰于自己没有看错人,祝缨能在那样的场面下活下来已是意外之喜,她还能坚持住了缉凶。

王云鹤最终只说了一句话:“你不是主父偃。”

祝缨不自觉地翘起了唇角:“我是祝缨。”

王云鹤的时间很紧张,仍然与祝缨多坐了一会儿才让她离开。

此后祝缨又拜访了一些亲友,然后见了老马、老穆等人。巫京兆发狠,老马老穆又消停了,看到祝缨安然无恙,都说:“不愧是三郎。”

…………

到了祝缨正式销假回去的那一天,早就有不少人知道她要回来了。

还没进入皇城她就被许多人围观了,看她,也看她的那匹马。

温岳见了她十分高兴,说:“这下可好了!连我们家里的也能放心了。”

祝缨道:“有劳惦记啦!”

一路上与人互相致意、见礼,被拥簇着到了大理寺。左司直等人都很高兴:“回来了!回来了!”

他与祝缨关系又好了几分,嘴也变贱了:“哎,你怎么还胖了?”

祝缨在家连补两个月,第一个张仙姑,认为一定要好好进补,第二是厨娘,过来就是为了喂她的,然后才轮到花姐和杜大姐。直把祝缨喂得油光水滑,脸也圆了一圈。

胡琏道:“壮一点好!”

他们聚在一起,说着这两个月的新鲜事。又说京城的新鲜事。这些日子,祝缨的事情被另一件大新闻渐渐盖了过去——陛下最宠爱的女儿,五娘要出降了。皇帝和太后千挑万选,给她选了安仁公主的儿子。做媒的是皇帝的另一个妹妹安德公主。

安仁公主自己有点骄横,家里有了一个她,丈夫、儿子的脾气都很乖巧。皇帝就要给女儿选个乖一点的驸马,驸马不必有什么丰功伟绩,能跟五娘过好日子就行。

公主出降,当然要做准备的,先是册封,皇帝给女儿封做永平公主。然后是府邸、礼仪、嫁妆。据说,太子还要亲自送妹妹出嫁。

大理寺有这一桩新闻,大家说得眉飞色舞,都在猜到时候会有什么样的热闹。

直到郑熹等人下朝回来,才恢复了安静。祝缨又拜见上官,然后才是把大理寺上下再走一遍,感谢大家在她养伤期间的问候。

即使与郑熹谈过,对自己的未来心中有数,祝缨干大理寺的活计也没有偷工减料,该处理的处理,又把这两个月的案卷调了来看,以期做到心中有数。从面上看,除了人变得更沉稳了些,她与以前没有什么区别,完全看不出来是一个以不久的将来会随着上司一同调任的人。

有了郑熹的话,祝缨也给郑熹做准备。除了苏匡之外,她还给郑熹准备了一份名单——几乎把所有空缺都给填满了。填不满的也标注出来,包括吏员的缺额。

三天之后,这份名单准备好了,她拿去给郑熹看。

郑熹问道:“这是什么?”

祝缨道:“要是能预先将来谁掌大理就好了。”

如果是自己人呢,就留些空缺,人家手里也好有根萝卜能钓着驴子拉磨。如果不是自己人,那就先把所有的缺都填满,看他能玩什么花活。

郑熹笑骂:“狡狯!”他对大理寺也有类似的想法。祝缨跟他想到一起了,回来就给准备上了,真是太合他的心意了。

他还是把这份单子给收下了,仔细读着,然后指着其中几人,给祝缨讲一讲:“这个不要动。那个我把他调走……”又让祝缨把吏员给填满,这一部分他不管。

过不数日,郑熹果然把左司直调成了丞,又把苏匡升做了司直。然后郑熹又与裴清做了一次长谈,接着与冷云聊了聊,慢慢地将大理寺缺员的名额填了个大概。祝缨看得出来,新增的人员里有了裴清与冷云的意思。

日子缓慢地过,很快又到了要准备冬季用炭的时候了,祝缨还是照着以前的样子准备。大理寺的待遇也让新来的官员感到了诧异——难道大理寺竟是个非常富裕的地方么?

秋去冬来,郑熹这里加紧准备着,皇帝那头如预料的那般将郑熹调走了!

…………——

皇帝非常郑重地把郑熹叫过来:“七郎,你在大理寺多久了?”

郑熹已有了准备,答得非常的从容。果然,皇帝说:“大理寺你做得很好,现在另有一件要事,非你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