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赚到钱钱了(第2/3页)
在注册专利时庄厂长特意征询了发明者们的意见。
他们异口同声:“这是我们集体发明的。”
于是记名时就写了一排排名字,中间还有一个特殊的名字“花不完有限责任公司”。
职工们的想法也很单纯:“就因为公司好吃好喝养着我们,我们才有脑力和精力搞发明创造,这个专利当然要有公司一份。”
而且公司能同意让他们署名专利已经很优待了,有些苛刻的厂家在员工入职合同上就表明了员工在职期间的专利发明所有权算公司,这么多年时不时就听说业内有人打这个归属官司。
这两种机器很快就通过了专利局审核。
又因为这些高级工程师们的祖师爷也都是行业内的泰斗,在看望庄厂长时得知了这些技术,立刻在业内会议上加以推广。
于是用不了多久,这两项发明立刻在农业机械圈里火爆。
纵轴流玉米籽粒直收和玉米茎穗兼收装备这两者在收获机生产过程中一直是个大麻烦!
厂家在生产时要么放弃玉米籽直收,要么选择了让人工和机械同时兼容处理的方式,不尽人意。
可是现在有救了!
可以预见当推出这样的机械设备在农民中会卖得多么火爆。
众多农机厂将目光投向了专利发明人,厂里的电话一天之内就立刻响个不停,大家都想尽快购买到这项专利。
庄厂长当然是满口答应。
专利所有者们很快就出售了专利。
这份收益比他们想象中的还要多。
华国这种高端农具领域其实是一片蓝海,这些高端机器都严重依赖进口,就算有部分国产机器生产这些关键部件也是进口的。
现在我们有自己国产的专利了!
再也不会被国外卡脖子了!再也不会被高价割韭菜了!
对于各种农业机械厂而言这简直就是福音!这笔钱终于轮到他们赚了!
于是三行自走式打包棉花收获机和轻简型玉米收获机的专利纷纷出售。
一次20万。
20万、40万、400万、2000万、4000万、8000万……
没办法,华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具市场实在是太大了!
8000万还只是卖了200次,200个农具厂也就一个省体量,还是农具机械不发达的那类。
而华国有三十多个省份!
可以预见在将来一段时间内这两种专利会持续不断给花不完农具厂带来巨大的收益。
庄厂长电话里都难以掩饰的高兴:“截止今天早上,我们的厂里专利已经到账1.6亿元。”
梨歌差点一口气闭过去。
截至目前花不完农业机械厂的机床都没转过一下,
生产线上的电源都没接通,
就这样都赚了1.6亿?
就像打游戏你没买装备没出门,集体泉水挂机,结果对面冲到了你们塔下一次次自杀,
就这么打赢了比赛。
大意!
大意了!
在心痛之后梨歌开始后悔:其实她早应该想到的!
这些高级工程师们学识渊博,他们最喜欢搞研究了!
不能,不能就这样坐以待毙。
梨歌立刻收拾自己破碎的心情:“庄厂长,我来厂里一趟。”
当她来到厂里时,机械厂仍旧维持了当初初见时的萧瑟景象,毛茸茸的芦苇在秋风里摇摆,
可走进就立刻发现不同:
厂内的步道干净,还被水撒过,空气中有湿漉漉的湿气,在干燥的北方让人感觉到一点舒适,周围花坛里橘红带黄的月季花散发出好闻的香气,
就连门口的地垫都换成了当下年轻人喜欢的“小埋喝可乐”和柴犬玩球的图案,看上去喜气洋洋又可可爱爱。
办公室里电话铃声不断响起,在接电话的无一不是热情洋溢,
而来往的员工各个喜气洋洋,
这能理解,两项专利登记时给不少员工个人都登记了,所以他们能拿到不菲的专利分成。
看到梨歌过来,不知谁大喊一声:“梨总来了!”
工人们转身看见了梨歌,立刻欢呼着围了过来:“梨总!”、“梨总!”
谁能想到他们这个濒临倒闭被人转手了好几次的破厂子被梨总经营得焕发了生机!
现在他们赚了这么多钱,可是厂子里的机床开都没开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