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第3/6页)

施黛正在雪地上画火柴人,闻声仰头,咧嘴笑道:“因为心情很好。”

江白砚没嘲笑她的幼稚,探出脚尖,在火柴人边勾出一只蝴蝶。

显而易见有作画功底,看得施黛喜笑颜开:“哇。”

这儿不在中央地段,巷道狭窄,两侧是百姓们居住的小楼。

楼榭年岁已久,斑驳破败,好在花灯盈亮,处处是笑语欢声。

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门边看月亮,几家窗前飘来元宵香,五六个孩童手捧花灯,小跑着穿过巷口,惹来缕缕轻风。

施黛瞅了眼,挑起眉梢。

这些孩子手上的灯盏工艺不算出彩,是最常见的四角绢灯。

每盏灯上,皆绘有不同画作。

有的是风流写意山水图,有的是黄发垂髫阖家欢,还有的画了几个小孩聚在一道嬉戏玩乐——

俨然是有人专门为孩子们所作的画卷。

“这画……”

施黛说:“好漂亮。”

她有基本的鉴赏能力,看得出作画之人技艺不凡,落笔行云流水,栩栩如生。

这种灯价值不菲,并非寻常人家负担得起的。

施黛尚在纳闷,听一个抱着灯的孩子扬声道:“阎哥哥,我们回来了。”

紧随其后,是似曾相识的清越嗓音:“跑回来的?快把汗擦擦,当心着凉。”

施黛:咦?

这声音——

她心有所感,望向声音来源的方向,不出所料,对上一双再熟悉不过的眼睛。

阎清欢也是一喜:“施小姐、江兄!”

见到镇厄司众人时,施黛特意问过,为什么阎清欢不在其中。

得到的答案是,他与别人有约。

以阎清欢的身份,施黛原以为他和富家子弟们去了纸醉金迷的东市,没成想,居然在这里遇上。

阎清欢身着白衣,坐在一户人家的院子里,身前是张摆有笔墨纸砚的木桌。

他手持毛笔,看姿势,正在绘图。

施黛恍然:“这些孩子手里的灯,是你画的?”

阎清欢点头,起身相迎:“你们怎么到这儿来了?”

他身边坐着个健硕的年轻汉子,双手攥紧竹篾,在编花灯。

见此情形,汉子朗声笑道:“二位是阎公子的朋友?不嫌弃的话,进来坐坐吧?”

“阎公子的朋友?”

一个妇人从屋子里探出身:“嗳呀,好俊的公子和小姐。吃点我们自家做的米酒汤圆吧?”

小孩们抱着灯,眼巴巴看着她和江白砚。

施黛朝他们打了招呼,好奇问阎清欢:“这几位是?”

阎清欢道:“新认识的朋友。”

“阎公子心善,治好了我家孩子的恶病。”

汉子直言不讳:“若不是他,我家已把房子卖了,倾家荡产去筹药钱。”

阎清欢是摇铃医。

这类郎中不为求财,日夜走街串巷,寻访贫苦人家,每次诊治,只收取寥寥无几的钱财。

简而言之,和无偿治病没太大差别。

“二位到这儿坐。”

汉子站起身:“我去灶房,看看娘子做的饭。”

他一面说,一面快步走入屋内,出来时端着两个瓷碗:“看两位都是贵人,没什么好招待的。这是我们自家酿的米酒,还望莫要嫌弃。”

这是上元节的惯例吃法。

施黛笑盈盈道了声谢,低头瞧去,果见汤圆团团莹润,与细碎桂花屑一起,飘浮在清香四溢的米酒里。

不便推辞,施黛坐上桌边:“你来了这儿,所以没和柳如棠他们一起?”

阎清欢:“这家人听说我从江南来,在长安没有亲人,早早就邀我一同过上元节。”

他双眼微亮,晃了晃手中画笔:“你们要花灯吗?我给你们——”

等等。

阎清欢后知后觉,意识到一个严肃的问题。

上元佳节,理应与家人同过,为什么……

施小姐和江兄单独出行?

他们还穿了非常相配的红衣!

一个猜测涌上心头,阎清欢握笔的手微微颤抖。

上元是有情人相会的日子。

莫非施黛和江白砚携手同游,结果被他一声招呼,叫来了院子里头?

阎清欢,你造孽啊!这和话本子里棒打鸳鸯的家伙有什么区别!

“你的画工好厉害。”

施黛低头,看见纸上一幅落梅图:“学了很久吧?”

“嗯。”

阎清欢正神:“我爹娘都爱丹青,托他们的福,我练画已有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