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第4/5页)

“啊?”

因为那学子言之凿凿,这件事很快就像插了翅膀一样的飞了出去,而徐瑾瑜对此一概不知。

不得不说,心态转变过来后,徐瑾瑜的适应能力十分之强,这一场考完后,徐母看着徐瑾瑜非但没有虚弱,反而还状态更好后,心里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等徐瑾瑜洗漱好后,徐母特意做了鸡汤馄饨,徐瑾瑜上一次这么久没吃肉还是不想给西宿做贡献的那段日子。

这会儿,吃着皮薄馅儿大的大馄饨,徐瑾瑜那叫一个满足,之后还有余力陪着徐母去散散步,这才甜睡一晚。

今日便是最后一场了,相较于前两场那紧绷的科举如上坟的氛围,今日难得多了几分松快。

连续六天的科举,让贡院的气味已经都无法细闻,徐瑾瑜的号房还好一些,其中最严重的,是。臭号。

虽然徐瑾瑜这样不愿意让屎戳子落在自己卷子的学子居多,可也有一部分学子此番下场只是为了积累经验或是其他特殊情况。

但,总而言之,就是臭号现在几乎已经都待不下去人了。

但好巧不巧,宋真就被分到了臭号附近的号房,眼看着臭号里的那位仁兄不堪其苦,被带了下去,宋真忙将衣裳撕成条,为自己遮掩气味。

等到最后,宋真甚至都开始用嘴巴呼吸,可也无济于事。

但幸而第三场考的内容更为简单,乃是以大盛时务为题,写一篇劝导君王,或建议国策的文章。

好巧不巧,本场的时务正正好是徐瑾瑜在五三貳中写过的边境不稳的问题。

但时务题本没有什么答案,每个人的品性,行为方式都各不相同,所以这道题并没有什么标准答案。

但,当初乙级的全体学子还就这一题目,展开了三个教学斋之间的“辩论赛”。

赛制是徐瑾瑜提出并主持的,在那场辩论之中,学子们各抒己见,提出了不少切实可行的方法。

不过,当初还有不少学子在辩论赛结束后,惋惜:

“纵使吾等满腔报国之心,可也短日无门,实在可叹。”

徐瑾瑜当时听了这话,只是淡淡一笑:

“时务之道,在于兼听通达,今日之辩论表其无功,岂知他日无功?”

这会儿,即便是宋真被熏的头昏脑胀,可也不由在心里道:

瑾瑜那话说的果然没错,那日的辩论虽然在当初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可到这一刻,还不明显吗?

甚至等到他日入朝为官,遇到这样的事,他们也能及时拿对策来。

这一刻,宋真无比感怀那场辩论赛,能让他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也可以有思路,言之有物的写上答案。

“阿嚏——”

徐瑾瑜打了一个喷嚏,也不知是谁在惦记他,这会儿徐瑾瑜看着这熟悉的一幕,心里也不由无奈一笑。

看来,朝中对于边疆之事,是十分介怀啊。

此前圣上曾亲自以诗文求才,而到了乡试,徐瑾瑜没想到还能再遇到这样的题目。

老实说,当初那场辩论赛,他为的并不是科举,而是为同窗们他日入朝之后,若是遇到了这样的事后,应当如何应对。

生于大盛,边疆长久的不稳也终究不是事儿,而同窗们谁又能保证不会被调去边疆呢?

而且,随着军报一封封的传递回来,徐瑾瑜敏锐的察觉到大盛和越国之间的摩擦愈演愈烈。

这,终究会是大盛的一块心病!

然而,徐瑾瑜没有想到会来得这么快,虽然只是一道试题,可是这也无形的表露着朝廷的态度。

边境不稳,何以对?

朝廷,亦在犹豫要如何面对强大的外敌。

徐瑾瑜看着这简简单单的几行黑衣,已经可以想象到边境的惨烈。

但他一直关注的军报上,并没有他一直搜寻的信息。

他那素未谋面的爹爹,不知如今可还安好?

徐瑾瑜心底有些担忧,但思考仍不能停,作为曾经有过两千年历史的传承人,徐瑾瑜比谁都清楚面对外辱骚扰之时,若是后退有多么可怕。

朝廷自然也知道这个道理,可是却仍摇摆不定,只能说是被一些条件约束限制了。

是军队还是粮草?

徐瑾瑜抿了抿唇,认真的思索着,不知过了多久,他开始提笔写下了他的答卷。

当日那场辩论赛的论题就是,边境不稳,吾等若有能,该以何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