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山高路远人穷(第3/4页)

尽管还在春节假期中,长途客车里挤满了人,安厂长和林武峰运气不错,抢到一个二人座。

客车呼哧呼哧地启动,和迎面一辆反方向的长途客车相向而行,林武峰的视线落在对面车的车厢顶部,车顶上堆着高高的、捆绑得结结实实的麻袋。

安厂长注意到林武峰的目光,“这是从柳市镇运货回来的车,车顶上都是一会儿就要运往全国各地的产品。”

林武峰感慨,“来之前还怕过年,市场不开,我见识少,多虑了。”

过道上一个坐在小板凳上闭目养神的乘客接话,“赚钱的事情哪管日子,有钱赚就开工。”

路况不佳,车身一个剧烈的颠簸,林武峰纳闷,“既然是全国性的大市场,怎么设在交通不便的小镇上?从温州市区到镇上就要三个小时,进货出货都不方便,太折腾了。”

安厂长和柳市镇上的人聊过,知道一二,“柳市镇历史上交通不便,耕地有限,所以才有出外打工、经商的风气,慢慢就形成了现在‘前店后厂、双轮驱动’的局面。”

小板凳上的乘客睁开眼睛,笑了一下。

安厂长来了谈兴,摸出一支烟,递了过去,乘客笑着摇了摇手,婉拒了。

林武峰递过去一颗独立包装的薄荷糖——庄图南从上海带回来的高档糖果,乘客接了过去,放入嘴中,薄荷清凉,乘客的精神随之一振。

乘客道,“听你们口音不是本地人……”

安厂长道,“江苏苏州人。”

乘客道,“你们那儿富啊,都是国营大厂,政府管得严,都讲计划经济。温州很多乡以前穷,那是真穷,没地没工厂,祖祖辈辈穷得没饭吃,全家人就一条裤子,谁出门谁穿。越是穷地儿,政府越是睁只眼闭只眼,让这些穷乡僻壤搞点家庭作坊,挣点买进卖出的钱,所以你们提到的批发市场,都在山沟沟水沟沟里。”

林武峰听懂了,“越穷的地儿,当地政府的政策越开明。”

安厂长频频点头,“对头,发展经济靠政策。你们温州以个体经济为主导,我们苏州是以政府主导的集体经济为主体,我们……、我就是乡镇企业的,集体经济,政府监管。”

安厂长指了指身边的林武峰,“他是国企的,工程师,有技术。”

乘客看着林武峰笑,“刚才那些弯弯绕,你一听就懂了,不像国企的。”

林武峰道,“我老家是闽南农村的,山高路远人穷。人穷,又不是体制内的,胆子就大,政策一放开,民营经济哗啦啦地就起来了。”

后排一位乘客一直在听他们的闲聊,听到这里,他叹息般地低语,“穷怕了。”

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中,时间打发得快,颠簸了三个小时后,客车抵达了温州乐清市柳市镇。

林武峰把车窗拉开了一小条缝,向外张望。

车窗外的空气并不清新,寒风中混杂着生活垃圾、皮革、金属等异味,一条脏兮兮的长街向前蔓延,街道泥泞不堪,脏乎乎的残雪中混着脚印、车轮印和鞭炮碎屑。

街道两旁是琳琅满目的商铺,商铺后,是一家家作坊或小型工厂,叮叮咚咚的金属敲击声络绎不绝。

初九,林武峰起身返程——宋莹撒谎帮他向压缩机一厂请了三天假,他必须赶回去上班了,安厂长还要再跑几个市场比较价格,过几天再回去。

回程不需要再去上海了,温州和苏州之间有直达火车,林武峰挤上了火车。

绿皮车厢里挤满年后再次出门打工的农工们,厕所里、走道上都是人,行李架上、座位下、车厢连接处到处是鼓鼓囊囊的麻袋。

林武峰只买到了站票,只能挤在人群中,他的身体被人群夹得丝毫不能动弹,只能以一个半扭曲的姿势面向车窗站立,视线只能被迫固定在行李架上的几个麻袋上。

车厢里空气浑浊,麻袋上满是新或旧的肮脏脚印,几只跳蚤在麻袋上跳来跳去,林武峰看着这些脚印和跳蚤,胃里一阵阵的难受。

度日如年地熬到了苏州,林武峰挟裹在一群乘客中下了车。

冷冽的空气让他精神一振,林武峰长吁出一口浊气,“终于到家了。”

林武峰先去公共澡堂痛痛快快洗了个热水澡,洗去了一路风尘才回了家。

小院里安安静静,林武峰一进院门就发现了一个变化——西厢房房门的锁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