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第5/7页)
老太邀三人去她家里坐坐。“乡下房子简陋,不比你们大上海。”她谦逊道。她见钱斌是陌生面孔,偷偷问师母。师母说,也姓欧阳。钱斌听到这话,朝赵辉看去。赵辉微笑,在他肩上拍了拍。老太早年丧夫,与小儿子一家住,儿子儿媳、孙子孙女都去了城里打工,留她抚养重孙。自家盖的砖房,两上两下,外头看着气派,里面空荡荡没几件家什。老太搂着重孙,翻来覆去地说“常来坐坐”。师母问她:“孩子们过年回来没有?”她回答:“初七那天回来的,待了三日便走了。那边学校在联系,下半年就把小的接过去。”师母叹口气,嘴上道:“那很好啊,可见是扎下来了。你好福气。”老太说:“团圆了。”把遗憾压着,脸上只是笑。师母停了停:“你这岁数,都已是四世同堂了,能享几代人的福。我不如你。”这是真心话,说了不免有些伤感。老太反过来劝她:“儿孙都是讨债鬼,没有也好。”
那天临到家前,钱斌忽然叫住师母:“以后有什么事,您尽管唤我。”这话说得有些突兀,自己也不好意思起来,不敢看人,继续道,“您别把我当外人。”师母原地怔了几秒:“谢谢。”两人白天已有些随意了,这一来一去,重又扭捏起来,却是更进一层了。隔天,师母托赵辉带了一只表给钱斌。“你爷爷传下来的,你父亲生前一直戴着,现在给你吧。”钱斌还犹豫着,赵辉径直替他戴上,“你父亲的事,我慢慢讲给你听。”
“骗小孩!”薛致远这么评价。电话里他像个女人那样逼尖嗓门,时而嘲讽,时而咒骂,音调随着内容而不断变化,层层递进,还有些神经质。赵辉想起吴显龙常说的那句“乡下人就是乡下人”,也不挂断,只默默听着。薛致远问:“你在那小孩面前说了我多少坏话?”赵辉道:“不论好坏,反正我只说真话。”薛致远哈的一声,怪声道:“我可以想象,老赵,你不动声色把那孩子骗得团团转的模样。”赵辉道:“我说了,我只说真话。”
“也包括师母那笔高利贷?”薛致远忽道。
挂掉电话,赵辉点上支烟,坐了一会儿。手机响了,是微信。薛致远发来一个竖中指的表情——这人是气急败坏到极点了,电话最后,竟还骂了句“操你妈的”。赵辉不理会,猜想他促狭起来,也许会到师母那里去摊牌,说那笔钱完全跟钱斌没关系,是老赵帮着填上的。其实也不算高利贷,一个小财务公司,按银行贷款利率的两倍,前年借的二十万,到今年连本带息三十万不到。师母动过卖房子的念头,赵辉拦下了,说她孤零零一个人,又上了年纪,没了房子就等于没了底。钱斌那边确实是赵辉做的工作:“钱我来出,你别声张,就说是你这几年的积蓄。”钱斌没回过神,赵辉给他讲道理,“你是老师的儿子,名义上说得通。我们谁给钱,师母都不要,总不见得让她老人家去睡马路。”钱斌这才照做了。师母那边,初时自是死活不收。赵辉劝了半天,最后道:“按老法,他算你半个儿子。难得他有这片心,老师地下有知,也是欣慰的。”钱转到钱斌户头,再由钱斌打给师母。师母执意要写借条。钱斌又问赵辉。赵辉说:“收下吧,师母也是个倔脾气。”三人去海宁倒是后面的事了,有些顺理成章的意思。赵辉不提别的,对着钱斌只是劝他好好待师母:“她是你父亲的妻子,对她好,便是对你父亲好。”赵辉说这话时,瞥见钱斌的神情,三分感动,倒有七分茫然。他想,这真是个孩子呢,一张白纸。当年的事,除了发廊那段,赵辉都说得很详细,尤其他与老师的情分,一起吃饭,一起打球,一起看书,一起睡觉……说着说着,眼前便浮现出老师的脸,依稀是病床上的模样,两颊刀刻似的,眼窝深成两个洞,目光却是炯炯,径直望着他,嘴角带笑——赵辉鼻子陡地有些酸,眼前也模糊起来,没忍住,竟真落下泪来。钱斌慌了手脚,拿纸巾给他。赵辉说声“没事”,想停下,不知怎的,眼泪止不住地流,愈加应景了。瞥见钱斌手足无措的模样,赵辉那瞬只觉得愧疚。偏偏眼前老师那张脸依然如往昔一般慈祥,微笑着,仿佛在说:“你是我最钟爱的学生,我希望你能过得好,过得称心如意。”——赵辉听到一声叹息,也不知从何而来。心头酸得要命。愈是这样,愈是泪水不止,也愈是愧疚。情绪像乱成团的线头,一言难尽,只觉得窝塞,无处消减。铺天盖地般,又是悄无声息,转瞬间,整个人竟似麻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