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陆锦惜的选择(第4/6页)
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青雀则是笑起来:“刚才见您没说,奴婢们还当您没发现呢。”
“那么个小丫头,赤着脚丫走着,我又不瞎。”陆锦惜低低笑了一声,但心情并没有回复多少,只道,“琅姐儿的事情怎么处理,你们不必担心,我心里已经有了主意。”
只是还未下最后的决心。
刚才与薛明璃的交谈,几乎每一条都在印证她的猜测。
陆氏这一位大女儿,其实平日里没有什么话,在陆氏的孩子们中间,扮演的是个和事老的角色。
但她没想到,在处理这些事情方面,竟然能兼顾情感和理性。
她并没有在言语之中怀疑什么,只是尽量将自己放在旁观者的位置,回溯了一遍琅姐儿近来的种种举动。
正如她自己所言——
有的细节,她身为不知情者,无法发现,但陆锦惜可以。
事实上,陆锦惜也的确从她给的种种信息,得出了一些有用的推断。
比如,琅姐儿对那个几乎记不住脸的父亲,还有很深的向往和憧憬;
比如,母女们相依为命,所以她对唯一的母亲,有着强烈的依赖;
比如,她喜欢结交朋友,这里面也包括贺氏的女儿珠姐儿;
比如,她爱极了看书,但有一次从珠姐儿那边回来,却把书架角落里快要蒙尘的《女戒》翻了出来……
临走的时候,璃姐儿问她,要怎么处理此事。
陆锦惜回她说,自己已经有了主意,只要她明天晚上,带着琅姐儿一起过来请安,剩下的事情则由她来。
想到这里,陆锦惜已经看到了自己书房里还亮着的灯火,只慢慢道:“我照旧往书房去。明日还要出门,你们也早些睡下,我就睡在书房里,你们明天早起张罗,来叫我就是。”
先前为看账的事情,陆锦惜在书房熬夜,也算是常态。
青雀猜她应该是还要想琅姐儿的事情,或者想自己一个人静静,便也没敢多说什么关心的话,便与白鹭一起告退。
陆锦惜独自进了书房。
新新旧旧的藏书,一架一架都整整齐齐放着,有点古卷墨香的味道。先前顾觉非送来的棋盘,被置在了靠窗的棋桌上,昏黄的灯光一照,自有温润的光泽。而那一本《义山诗集》则放在书案上。
书案上铺着几页雪白的宣纸,砚台里的墨已经干了一些,一管细细的湖笔搁在上头,旁边则是控制研墨水量的砚滴。
左侧是一摞账本,右侧则是只小匣子。
陆锦惜走过去,重新坐了下来。
先前考虑过的一切,又从她脑海划过。
琅姐儿的事情,处理起来,大体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便当自己是陆氏。
安慰孩子们,并且将本身的人生抛之于脑后,从此不去想自己上一个身份,安安心心当个寡妇。
第二种,便是主动教育琅姐儿。
用她的想法和观念,影响这个孩子,让她认同自己的一切。简单来说,就是洗脑,彻底将薛明琅旧有的观念和想法清除干净。
对陆锦惜来说,第一种绝对不在她考虑范围内。
“自我”是一个人鉴别自己身份的关键。
她从头到尾只不过是代替陆氏照顾她的儿女,却不会有任何一点想要成为陆氏想法,更不会因为穿过来,就混淆了自己的身份和存在。
所以,要她失去自我,无异于痴人说梦。
如此,便只剩下第二种方法。
琅姐儿今年才七岁,即便这个时代的孩子可能有些早熟,但距离三观成熟还早着。要施加影响,并不困难。
困难的地方在于,这种办法所造成的后续影响。
贺氏为了让珠姐儿嫁个好人家,自己守寡不说,也不许珠姐儿出门。
一面来说,是贺氏自己的选择;可另一面来说,何尝不是外界环境本就要求女性如此?
如果她真的将琅姐儿,甚至璃姐儿,教成了独立自主的女性,她们真的就会比同时代的其他女孩儿过得好吗?
处于一个与周围人都不同的环境里,便不会动摇吗?
这里毕竟不是现代。
更何况,关键还在于陆锦惜本人。
她对感情的事,看得的确很淡,但对每一段感情也并不都是玩笑。也许哪天真的就找到一个很合适的,要嫁人了呢?
这个时候,作为她女儿的琅姐儿和璃姐儿,在其他人眼中,又会是怎样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