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馒头夹又香又流油的自制辣条(第4/5页)

徐小溪倒还好,淘洗粮食的过程是慢悠悠的,也不觉得累,她还能发发呆,安静一会,也不用说话。

大娘揣着手靠在自家的三轮车上。

“老梁,你知道前门胡同的炸豆皮炸牛筋面的小江两口子,今个开门了,我明天准备去炸点豆皮回来存着,我们家里人都喜欢吃火锅,也要涮豆皮。”

江县因为地理位置气候各方面的原因,又生产小麦,所以面食一直都占日常生活的主导地位,当然江县政府在自己的发展经济,解决就业岗位上面也一直在努力。

江县东区有两个食品大厂,民以食为天,一个是手工水饺生产厂,另外一个就是辣条厂,在江县下属的乡镇企业中不缺乏方便面厂,挂面,素食包子这样的。

徐小溪站在一旁有些心动,记得在何姐摊位上卖的辣条。

“大娘,那个能现炸牛筋面跟豆皮吗?”

大娘看小姑娘跟她说话也很热心。

“可不是,小江两口子那个摊子是接的他爸妈的,前几天说是不想单干要进厂,可现在又觉得进厂不自由,这不折腾了一出,又回来了,都是新鲜的,放心。”

徐小溪又仔细问了地址记了下来,这会面也打好,她把麸子卖给了老板,面粉装到来盛小麦的袋子里,都是干净的,扎好口,老板跟大娘都帮忙给她抬了上去。

“谢谢。”

大娘摆摆手,“谢啥,不客气。”

徐小溪开着三轮车就去了大娘说的地方,看门口像是是个比打面坊还要小的门店,老板是两口子,大概跟何姐差不多大。

“你好,我来买豆皮跟牛筋面。”

男的有些胖,个也不多高,戴着眼镜,只看了一眼就又转头忙乎自己的。

女的扎着长头发,穿戴着围裙,圆圆的脸上,大眼双眼皮,看着就面善。

“来了,妹子,要多少豆皮跟牛筋面。”她随手就拿起来小本本还有自己围裙前面兜里的笔。

徐小溪看这个小店里面还有个门口,打开里面就是个大院子,生产出来的都已经挂在院子里面扯好的绳子上。

“每样两斤吧。”

老板娘笑着应了一声,“妹子,进来等一下,都是鲜榨出来的,在后面晒着呢,我给你装好你带回家接着晾上就可以。”

徐小溪点点头,两斤豆皮加两斤牛筋面总共十五块钱,她接过来袋子提着放在车兜里,到楼下的时候邻居们都站着玩呢,这会外面可是舒服,三轮电动车停到朱老师家的小车棚里,住在一楼就是比较方便。

朱老师她们也都看到了,过去帮忙,总共打了一袋子半的面,挺沉的。

“小徐,我来给你抬着。”

徐小溪自己能搬动半袋的,但一整的大袋的就费劲了。

“谢谢朱老师。”

朱老师虽然年纪有些大,但身体还行,两个人一起提着。

赵奶奶是真的用不了太大的力气,年轻的时候腰就不行了,她在旁边看还关心的嘱咐上。

“你们俩慢点啊。”

幸好是二楼,两个人慢慢的抬上去,也给弄好了,剩下的半袋就是徐小溪自己单手就拎了上去。

徐小溪到家里先把豆皮跟牛筋面都拿出来晾着,然后把面袋子外面套上一层塑料袋,拿过来一个小凳子靠墙角放,面袋子直接放上去,这样是为了防潮,然后发面的大盆拿过来,直接两大瓢面,放上酵母,和上面发着,锅里煮上温热水把盆子放进去,这样发得快,面弄完就把豆皮跟牛筋面都拿过来一部分放到水盆里泡着,洗洗干净,豆皮是要过热水煮一下,去腥气。

徐小溪拿出柜子里的调料,她准备给做点辣条,自己家里做的到底还是要更卫生更好吃一些,能控制辣度,大料也都备齐,做麻辣口的,两种麻椒都必不可少的,辣椒要辣而香,起锅烧油,准备好的大葱姜片全部都放进去,出香味后,再把麻椒辣椒放小半碗进去,盐,味精调味,拿着笊篱反覆煸炸,然后全部出味后,浇在备好的豆皮跟牛筋面上,拿着筷子反覆搅拌。

厨房里全是又麻又辣的香味。

徐小溪拿起来一小根尝了一下,还是热的,味道倒是还行,放凉再腌制一下会是更入味,她给放到案板上。

下午五点多,徐池到家得时候,徐小溪已经揉好馒头了,就剩下下锅蒸,她做的不是剁开的长方形的,是揉的圆圆的,这样的会费劲一些,但揉的过程中也是给发面排气,这样的馒头只会更劲道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