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第3/5页)
还不忘了把元宝筐挎在隔壁上。
这元宝筐他知道,在市里卖的不错,听说还去了省里,本来他们也准备观望观望后来做个报道的,毕竟素材不错。
没想到提前来了,却是另一个素材。
嗯,同一个大队能给他提供两个素材,还都是比较新鲜另类的主题。
领导们在地头上站了一排,望着下方的蔬菜,眼底不自觉爬满了笑意。确实不错,没白跑这一趟。
翟项强松了口气,他冲邱则铭微微点了点头,面带赞赏,大棚蔬菜种得好,他这个邀请者脸上也有光啊。
临时举行的这个仪式,还真不寒碜,三亩地跟上回那半亩地完全不同的光景,一眼望去一片绿油油。
而且分门别类弄的也特别整齐,爬秧的蔬菜一个区域,茄子、辣椒、莴笋、蒜薹等一个区;另一边是菠菜、韭菜、油麦菜这些。
看着就让人赏心悦目。
还有部分蔬菜没熟,像黄瓜还有点嫩,吃当然也能吃,但这大小摘了有些可惜。
西红柿挂果挂的不错,大部分西红柿还都是青的,只有少数几个红的。
“这菜种得真不错!”
“是啊,不弱于夏天、秋天的长势嘛。”
市里的领导开始询问大棚种植的相关情况,张宝生忙把邱则铭推了过去,介绍道:“这是我们大队的邱则铭同志,从首都下来的知青,塑料大棚是周嘉妮同志提出,后期主要由邱则铭同志负责……”
邱则铭过去解答塑料大棚的种植流程。
领导们听的很满意,还赞叹了句:“这才是年轻人该有的样子!”
朝气蓬勃,肯思考,肯钻研,思维灵活敢想敢干,不能更优秀了。
市里的领导还把周嘉妮叫过去问了两句,问她当初是怎样想到带着大队做塑料大棚的。
周嘉妮笑道:“几年前偶然看到的报纸,记忆犹新,再结合当时大队的环境,脑子想到了也就提出来了。当然,这其中还有个比较幸运的条件……”
几位领导被她吊起了胃口,其中一个笑道:“哦?什么幸运条件?”
周嘉妮道:“我觉得我遇到的大队干部班子不错,我一提出来,大队长他们就同意了,说白了,那时候谁也不知道这个实验能不能成功,大队里本身也不富裕,当时的实验又是自负盈亏,我们的领导班子其实背了不少的压力。”
周嘉妮倒不是单纯的拍马屁,她这是肺腑之言。
纵然她有百般的本事,领导畏手畏脚的不支持也白搭。
所以张宝生当时的支持同样也成全了她。
张宝生感动的老眼圈发红,当时他确实有这个担心,可更多的还是被年轻身上那股子干劲给影响了,咬牙下了这个决心,如今让小周同志一说,竟生出了一丝感慨。
连市长都望着他赞叹道:“不错不错,作为人民群众的领导,该有魄力的时候就得有魄力。”
寒暄了一阵,翟项强忙招呼,笑道:“宋市长、王县长、各位领导,咱们别光站地头上了,下去看看?”
大家笑着响应:“走走走!”
宋新征冲张宝生和邱则铭他们扬了扬手里的篮子,笑道:“张大队长,邱同志,那我们可就不客气了,不许心疼啊!”
其他纷纷善意地哄笑,张宝生也笑得憨厚,道:“请请请!”
邱则铭跟上,给领导介绍每种蔬菜在大棚里和常温环境下的发芽时间,以及每个阶段成长时间上的差别。
领导们听的津津有味,时不时问个问题,邱则铭都能对答如流。
记者则寻找合适的位置和角度,咔咔拍照。
在大棚里转了一圈,大家手里都摘了点蔬菜。
其实嘛,玩笑归玩笑,也知道种这批蔬菜不容易,都没好意思多摘,还是周嘉妮笑着提醒道:“领导们多摘点,一会儿咱们去外头拍个合影,篮子里的菜少了不好看。这万一宣传出去,人家以为咱们的大棚蔬菜收获不高呢。”
干部们哈哈大笑,道:“好好好,就按小周同志说的,多摘点。”
从大棚里出来,不少人嘶嘶吸气,道:“温差还真是不小。”
里头的温度、湿度,跟外头简直两个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