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会议结束后, 张宝生跟李敬党道:“李副厂长,刚才的会议记录我能不能抄一下?”
张宝生再一次觉得,小周同志心里太有谱了,处处替他们考虑, 提前杜绝各种后患, 他也得努力学习, 多用心揣摩揣摩才行。
也不知道看啥书能开扩出小周同志那样的格局, 那就先复盘好小周同志这段时间给他们提的各种建议吧。
李敬党将笔记递过去:“当然可以。”
张宝生坐办公室里表情严肃地抄笔记,刘通也感叹:“小周同志真是长了个好脑子, 怕咱们被分流, 提前想到开厂子,而且真还真争取成功了。这又提前考虑到了原材料上, 不过这也侧面反映出一个问题。”
张宝生紧张道:“啥问题?”他下意识就想反驳,小周同志能有啥问题?
刘通接着笑道:“说明小周同志很看好咱村这个副业,对咱们信心很足啊。不然也不可能给咱制定这么长远的计划。”
张宝生想了想,可不是长远计划么,他咧嘴笑道:“小周同志看好的事, 那肯定没问题。”
现在大家也都是信心满满, 不光信心满满, 还很骄傲呢,盛满粮拿了张十元面值的外汇券去加工坊,被大家传来传去的看个稀罕,还听他在那儿跟大伙描述友谊商店内部的样子和见到的洋鬼子。
张老四一整个羡慕住了, 尤其听说盛满粮看到了照片上那些编织工艺品的实物, 更是心痒的不行, 抓着他问这问那,几个老手艺人开始探讨各种编织方法, 甚至还暗暗琢磨着弄个啥新样式出来。
当然,眼下还是抓紧赶县城的订单和收纳凳的单子。
收纳凳有小周同志要的,还得给友谊商店那边补齐,另外再多做几套样品送到省城,任务艰巨,却都甘之如饴。
周嘉妮回去睡了一上午,下午去供销社买了点塑料布,回来将地翻了一遍,种了一排辣椒、一排西红柿、一排茄子、一排菠菜。
接着又弄地膜、搭架子,等于晚霞收工回来的时候还没忙完。
她忙着手里的活,于晚霞去做晚饭,晚饭做完,两个简易的棚子也搭了起来。
于晚霞绕着转了一圈,道:“就这么简单的棚子啊!”
当然,她是说从直观上看着跟大棚那边的工艺比是简单许多,可单论起来,也挺复杂的。
周嘉妮用秫秸交叉着支起来拿草绳固定好,外头再固定上一层塑料布。而这种简易的棚子只适合这种单垄种植,而且还不确定效果怎么样。
毕竟这时候北方的冬天比后世冷很多,雪也多。
于晚霞看着交叉在一起的秫秸,道:“嘉妮,你这效率也太快了。”
秫秸扎的又整齐又结实,每个空之间的大小都一样,感觉没点经验很难出这个效率,于晚霞这么感叹着,还顺口问了句:“嘉妮,你以前在家扎过这种架子吗?”
她记得听嘉妮说家里也是住楼房的,应该没机会种地吧?
城里那些带小院的人家家里倒是有扎这种架子的,有些人家用的秫秸还是从进城的老乡手里买的呢,一捆一块多钱,一百根。
都好几家合伙买一捆,按出钱的比例来分。
还都用的很仔细呢,秋天拔秧子的时候顺便把秫秸也拔出来,拢起来搁好,用好了能用两年。
“看见过别人扎这种架子,而且也不是特别难,主要是咱这面积小啊。”周嘉妮笑着来回丈量几步,好笑道,“你看,两大步就差不多到头了。至于棚子,也是小的好弄,大面积还得靠专业的技术。”
不然塑料大棚实验也不能推广的那么艰难。
介于今天小邱同志的突击,周嘉妮没把糯米藕拿出来,这会儿跟于晚霞一人一半吃了个精光。
吃完后于晚霞还意犹未尽地道:“太好吃了,我小时候邻居家给过我们半块,一直惦记到现在。”
她探头看了眼桶里的藕,道:“回头跟几个供销社问问,咱买点藕和白糖自己也做一份?”
没吃够啊!
周嘉妮笑:“行,我负责白糖,你负责糯米。”
藕是合伙。
接下来的几天,周嘉妮主要在加工坊混,看大家编篮子,上手帮忙弄弄材料,跟大家聊天说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