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人箓天箓,旧世新世(第2/5页)
不过,他倒是趁着这番功夫,继续研究着“字”。
天魂地魂的法门,他通过小琞问过了,那似乎需要某种外界宝物,而这宝物十有八九仙域才有。
而人魂三品之法,似乎也需要外界宝物,这宝物亦在仙域。
然而,李元并不准备去仙域。
当年他在那般急切地情况下寻六品法门,都会耐着性子安排种种渠道,待到全然看清了再做决断,现在总不至于还不如从前了。
从之前和萤濯妖的谈话里,他大致猜到仙域是个存在了三万年左右的庞然大物,这般庞然大物的底蕴便是夏商周合起来也无法与之比拟。
他自然不会去。
下棋之人若是局中子,那不是“将”便是“帅”,哪有当过河卒的?
他若被吃掉,那所有和他相关的人都会变成“盘中餐”,任人鱼肉。
所以,他总归开始变得有些无情了。
毕竟太过感情用事,只会满盘皆输。
李元借着谢太后的关系,又以人间变随着太后去了不少地方。
他的扮演术已经出神入化,若他要装作一个仆人,便无人识得他的异常,除非人皇盯着他看,那他才会曝光。
谢太后在明,他在暗。
……
这一日……
谢太后摆驾,在诸多侍卫宫女的簇拥下,去了万宗学宫。
所为,便是替李元去拜访万宗学宫道庭的老天师,以聊一聊“字”。
老天师见多识广,本身也足够神秘,总能提供一些信息。
但谢太后要聊的“字”却不是人皇出手时周身流淌的金字,而是“祖箓”的“字”。
“祖箓”亦是图案,这图案若是以六品武者鲜血书出,还有辟邪之用,能击退鬼仆。若是贴在自身之上,自身快速恢复,断肢重续也是寻常。
万宗学宫是个占地极大,甚至比皇宫还大许多许多的学宫,其地可以比的上一座县城了,故而山水自在其中。
不仅如此,这里的建筑风格也不如皇宫那般的“单调”,有奢华,有雅致,有清幽,不一二类……
这里汇聚了从前天下所有势力,也是皇朝七部之中的第一部“武部”的生源。
入了这儿,便可能成为天子门生。
便是没能成为天子门生,也可有个“学宫学子”的名头,到哪儿都能亮出来,是了不得的身份。
学宫以北的七座青山,便是道庭之新址。
七座青山中间那座,则是道庭之首——天师府所在。
雅致小斋中,老天师取了春日新泉煎起新茶。
谢太后只是在旁耐心坐着。
老天师问:“太后想问什么?”
谢太后随和道:“祖箓。”
随后,她又笑道:“近些年,哀家总在思索祖箓。
究竟为何,我周朝泱泱大地无法以四品破入三品。”
她打着为大周考虑的旗号,其实是在给李元探信息。
老天师慢慢煎茶,却听壶中若鱼目微动,涌泉连珠,便取了壶,将碧绿茶汤随壶口倾入玉盏,同时才缓缓道:“祖箓,乃人的念头。”
谢太后问:“落在纸上的,能够发挥力量的便是人的念头么?”
老天师本想直接作答,但听到这问出的问题似乎角度颇为奇特,便缄口片刻,然后才缓缓道:“既是太后发问,老道也不敢随意作答。
但落在纸上,能够发挥力量的并不仅仅是人的念头。”
“哦?请老天师赐教。”谢太后表现出恰到好处的好奇。
老天师道:“道书祖经曾有记载,落入纸张,还能发挥力量的是为符箓。
而在很久之前,符箓之力乃是来源于天,而后才慢慢变为了人。”
谢太后道:“那便是天的念头,和人的念头。”
老天师道:“天的念头已不是念头,而是道。”
略作停顿,他又正色道:“天道。”
“天道?”
陌生的词汇,让谢太后也生了好奇,“天若有道,天岂非也是修行者?那我们所有人都是在这位修行者的腹中么?”
老天师笑道:“天不是修行者,只是自然。
自然之文,天地之文,落于纸上,便是古之符箓。
文者,轨迹也。
天地自然,自有运转,古之符箓遵循这运转,绘出山河。
自然无形无质,常人便处其中,亦无从感觉其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