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章 又到秋收前(第2/3页)
提到公示,李元兴怕给李二讲不清楚。
李二呢,也不想要复杂的公式,他要的只是数字。
“皇兄,如果大唐这五年来,适龄的夫妻。按臣弟那生了孩子就减税的说法,大唐平均一户,这五年怎么也有三个孩子吧!”
听李元兴这么一算,李二摇了摇头。
“五郎呀,你小看这生孩子减税的政策了,按大唐现在的情况,一户适龄,平均是一男二又四分之三女。当然如果加上侍女婢女什么的,这个数值差就更大了。你要知道,隋末战乱,强征兵源,男人死了有多少?”
“那皇兄说生几个?”
“一户五个最最少,五年,大唐少说也能增加上千万的新生孩童。只要你五郎敢说多生娃娃就减税,甚至免税,这个人口增加的数字绝对超出五郎你的想像。要知道,普通百姓可没有那么多的乐子,到了晚上还能干什么?”
被李二这么一说,李元兴倒是有些后怕了。
“皇兄,照你这么说。这减税之事倒是要重新考虑了,臣弟有些心虚呀。这一千万人口,就按每个人每天一斤来说,一年每个人就是四担,这粮食就需要少说也要四千万担。”
李二在纸上记下了:“四千万不够,一天一斤真没多少!”
李元兴把这一条让过:“皇兄,第二本账是异邦各族,他们不种粮食。当他们归附大唐之后,他们提供的是战力,是工业品,是劳力。但粮食这一项却是要大唐支出。就拿契丹人来说吧,他们所有人口加起来,也是一个巨大的数字,成年人吃的不少呀!”
“契丹人吃肉,这猪、牛、羊什么的,消耗的也是粮食!”
李二也附和着说了一句。
“还有就是,大唐人生娃娃免税,能不对他们免吗?”
好家伙,这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呀。
李元兴手上的笔在纸上再没有写一个字,因为这笔账已经不好算了。
除了契丹,还有靺鞨人,室韦人。
虽然说教他们种田,可他们自己种的粮食都不够自己吃。还是靠着军功从大唐换到了更多的粮食,要是不限制人口,将来他们的粮食消耗会更大。
“皇兄,这第三本账就更吓人。大唐现在工业化,许多百姓都看到,作工比种田挣的多,将来种田的人肯定会变少,作工的人肯定会大增,那么皇兄,这个矛盾可怕呀。再说咱们往外占地盘,新占下的地盘至少两年内,粮食是负数,而且负的不少!”
李二在表章堆里开始翻。
很快找出了一份表章:“萧瑀的,应该也抄送了你秦王府。只是你在外面征战,这事情你可能不知道。”
李元兴翻开表章一看,正是自己说的第三条。
仅仅是现在占下的高句丽这些地方,萧瑀计算的结果是,每年需要至少二千万担粮食,才能勉强够用。因为高句丽人种粮,真正可以让他们自己吃饱,至少需要再有三年时间,建安城的新粮田,到明年才能养活建安的驻军。
仅仅是驻军,想给周边的矿区调些粮,怕都紧张。
“一个人几亩田?”李元兴问了一句似乎不相关的话题。
李二没有立即回答,他在回忆自己看过的户部表章,夏收的时候有过全国土地的数据。大约为二百六十万倾。
“一人有十亩吧!”李二也不敢肯定这个数据是不是正确。
李元兴伏在李二的书案上,开始在李二那张纸上画着:“皇兄,大唐现在有多少田,皇兄你说不清,臣弟也说不清。户部交上来的数据,只是各州县报上来的数据,这东西不怎么准,相差也不少。”
“恩,此事在武德年间为兄就知道,只是一直没有机会整一整!”
“皇兄,大秦的时候,才多大的国土,有二千五百万人口,当时有田差不多一个人八亩左右。西汉最强的时候,人口超过五千万,最巅峰的时候超过了六千万人,一个人七亩半。东汉末年为十一亩。”
李元兴说的这些,李二不会怀疑,他如果需要证实查史料就是了。
“我大唐,现在拥有三百六十万户,差不多就是一千二三百万人口。可是我们有的良田只有不到五千万亩,其余的劣田产量太低!”
劣田产量有多低,平均下来连一石都不到,只有八斗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