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第3/5页)
所以他才想要听一听群臣们的讨论,看看到底是哪方更有道理更得拥护。
而到此时此刻,一句“开创大唐盛世”却是戳中了李世民内心深处最隐秘的那一处软肉——是,在他的手中,他将开创无可比拟的大唐盛世!让太极宫里的那道身影,让全天下所有的人都知道,他才是大唐真正需要的君主!
但是,他心中也有担忧:
“可乱世刚刚结束,即使是以德治国,治理起来怕也不会很快就见到成效。”
李世民很忧伤,他想着若是自己忙活了一辈子却看不到最终的成果,那简直就要怄死。
魏徵道:“臣正好有相反的看法。就如同一个人在饿的时候用膳更容易感到饱腹一样,乱世之后,百废俱兴,刚好可以重新建立起各种秩序,反倒更好治理。”
周自衡不住的点头,的确是这样。有的时候新建可比修复要简单多了。
李世民还是有点惆怅:“建立新秩序谈何容易,加上教化更费时间,恐怕要百年之后才能看到治理的效果吧?”
魏徵忙安慰他道:“那是一般的君主。可陛下并非一般的君主。孔子曾经说过,圣人治理天下,上下同心,三年都已经算是晚的了。”
在一旁听着的周自衡瞳孔地震,他看着明显开怀了许多的李世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原来你竟然是这样的魏徵!
不过,他转念一想,历史上魏徵劝谏这么多次,但李世民都接受了,除了后者心怀的确宽广之外,可能就是因为魏徵其实挺会说话的?
先指出他的错误,再捧一捧他,这样才能让他最终开开心心的改正自己的错误。
周自衡心悦诚服。
封德彝知道大势已去,陛下很明显更倾向于魏徵的主张。
他的心中飘过一片阴翳,并非是由于自己的政见没被采纳,而是他发现陛下对于魏徵这样的新臣子明显要更看重。
朝中,房玄龄等人是从天策府就开始追随的老人,魏徵等人是更得陛下看重的新人,而像他这般追随太上皇的旧臣的地位开始变得岌岌可危。
封德彝开始在心中团算,要拉拢数?
裴寂?
裴寂虽有高位,但实权却逐渐在被削弱。而且还有一段刘文静被赐死的往事在,陛下并不信任他。
武士彟?
一个病秧子,估计撑不了几年了。
萧瑀……?
封德彝很快就放弃了,心中狠狠想道,算了,这是个傻的,只是出身好运气好罢了。
他又看了一眼周自衡,缓缓挑起了眉——这位周十三的祖父,同样是拥立太上皇的旧臣,只是死得早。周十三的伯父周礼是个糊涂人,不值一提,倒是他本人,值得拉拢一二。
封德彝很快决定下来,要多与周十三接触接触,让他知道他们才是一伙的,别被魏徵那个小门小户出来的给忽悠了。
李世民站了起来,对着群臣道:
“自古以来的君王,凡是用仁义来治理国家的,都能够国运绵长。而用严刑峻法来治理国家的,虽然可以获得一时的秩序,但国家很快就会灭亡。
“读史使人明智,朕从历史中看到了这样的教训,那么便要以此为戒,不能重蹈覆撤。
“大乱之后必有大治。朕着意以德治国,以仁义对待百姓,开创盛世,为大唐立下千古基业!
“朕,望诸位助我!”
李世民对着众人拱手,低下了头,以君王之姿向大唐的这群开国功臣们展现了自己的谦卑,也托付了自己的信赖与冀望。
“臣,必不负陛下所托!”
声音如同钟鼓洪流汇合在一处,显德殿中,君臣一心,对大唐的未来立下誓言。
周自衡回到家的时候还有些激动。
并不是因为在结束的时候,李世民笑着指着他:“周十三,既然领了补阙的职位,那便要尽到职责,多来御前行走才是!”
而是因为他觉得自己见证了一幕重要的历史,关于一个瑰丽王朝的开始。
徐清麦看他有些得意的表情,不免觉得好笑。之前自己参与了渭水之盟,让周自衡简直嫉妒到质壁分离,现在他终于可以掰回一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