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掐住了年羹尧的喉咙(第2/3页)

大清的官场之上,年纪的大小不值一提,向来都是先达者为尊。

谁先站到了更高的平台上,对皇帝拥有极大的影响力,谁就是本派系的开山宗师。

朝里有大实力派撑腰,杨森的按察使才能坐得安稳,这是傻子都知道的真理。

将来,杨森若想更上层楼,还需要玉柱的大力提携呢。

玉柱中状元后,进入官场以来,杨森是第一个彻底投靠过来的三品官。

按照千斤市骨的逻辑,文德纳有理由相信,杨森将来的地位,肯定会远高于湖南按察使。

杨森主动拜入门下后,关系迥然不同了,玉柱便改了称呼。

“木林兄,你回驿站之后,尽量少出门即可。”玉柱若明若暗的给出了暗示。

杨森按捺住心下的窃喜,欣然从命,俯首贴耳的说:“柱爷的教诲,门下一定牢记于心,必会老老实实的待在驿站里闭门读书,哪儿也不去。”

端茶送客之后,玉柱信口问文德纳:“此人如何?”

文德纳仔细的想了想,说:“爷,此人若是出任按察使,就是除了汤公之外,您门下的第二人了。以门下之见,此人可堪大用,却尚须观察一些时日。”

玉柱很想抚须轻笑,然而,老天何其不公,堂堂柱爷,竟然面白无须耶?

凌晨,天未亮,玉柱就进了宫。

玉柱一边和老皇帝闲聊,一边帮他舒筋活络。

“老爷子,当初啊,我去偏沅剿匪,多亏了这杨森从旁协助……”玉柱当着老皇帝的面,狠狠夸奖了杨森一通。

“杨森?”康熙凝神一想,又问玉柱,“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他是你保举的第一个正三品官吧?”

“老爷子,您的记性真好,就是他。”玉柱赶紧大拍老皇帝的马屁。

这都是三年前的事情了,老皇帝却记得如此之清楚。

由此可见,老皇帝对玉柱其实盯得很紧,惟恐他结党营私,以免将来养虎遗患。

“嗯,陕西正好需要擅长筹粮之能吏。”康熙仔细的琢磨了一番,随即吩咐道,“玉柱,拟旨。”

“嗻。”玉柱心里明白,老皇帝这是赏了他面子,要重用杨森了。

“著杨森,以按察使衔署理陕西布政使,钦此。”

老皇帝还真给面子。

布政使和按察使虽然都是巡抚的副手,但是,布政使却是第一副手,其财政和人事方面的实权极重。

杨森的署理陕西布政使,只要在任上做出了政绩,不犯下大错,有玉柱在老皇帝帮着说好话,还需要担心转为正印布政使么?

没办法,朝里有人,就是好做官呀!

旨意颁下之后,杨森红着眼圈来见玉柱。

玉柱含笑留他一起用膳,大肆安抚拉拢了一番。

临别之时,玉柱只收了一方徽砚,却拒绝了杨森送来的厚礼及一个小美人儿。

“木林兄,好生当差,勿让旁人闲言碎语,便是我的大助力。”玉柱的话,云遮雾绕,极其难懂。

杨森却心领神会的说:“门下只唯宗主马首是瞻,必会让陕西不至于太过缺粮。”

听了这话之后,站在一旁的文德纳,不由暗挑大拇指,大明白人呐!

不让陕西太过缺粮,区区八个字而已,却说明了,杨森已经知道了,玉柱与川陕总督年羹尧不和的内情。

玉柱的嘴里,不可能说出掣肘二字。

但是,杨森却暗示得很清楚,他必定会让陕西的驻军,既不缺口粮,又无太多的囤粮。

陕西那旮沓,早在安史之乱前,粮食就已经无法自给自足,必须靠东部产粮区的及时调补。

隆科多被罢免了川陕总督之后,玉柱立即就缺失了对西北军事的有力抓手。

但是,随着杨森的署理陕西布政使之后,玉柱等于是扼住了年羹尧的咽喉。

陕甘两地,聚集了大清朝最精锐的八旗边军和绿营战兵,战斗力不可小觑。

从隆科多那边丢掉的兵权,兜兜转转的,又让玉柱间接捏住了年羹尧的粮道。

众所周知,西北用兵,粮食的补给,才是第一要务。

等杨森就任之后,形同玉柱插入陕西的一根楔子,隐隐的掐住了年羹尧的喉咙。

从结果上反推回去,隆科多的挨罚,实际上,是老皇帝对玉柱的一次重大的试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