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第5/7页)
也便是坐小月后,时时念着儿子。加之嫡长子的去逝。这对于金氏的打击若说不大,那指定是假的。
特别是在心腹的医女替金氏诊脉,断定金氏小产伤了胎宫,往后恐怕再难有身孕后。
金氏这心情坏了,人也郁郁寡欢。在这等情况下,金氏自己就把自己憋屈死了。
宏武二十六年,仲秋下旬。象林郡王妃金氏殁了。
关于郡王妃殁了的消息,这当然瞒不住人。于是王府也递了消息往京都去。
同时李茂眺也知道京都的最新消息。贾氏正位中宫,正式的册立大典已经举行过了。
象林郡王府的书房里,看着急京都的来信。
李茂眺的心情很坏。
李茂眺这等时候已经是万念俱灰。或者说当初成婚之前,李茂眺得着母妃宋庶人的提前,他的眼中对于嫡妻好,一定程度上也是想讨好岳丈大人。
这人嘛,只要相久处了,这感情好了。特别有子嗣后,夫妻二人恩恩爱爱。
假戏真做,也未尝不是如此。
“本王还剩些什么?”李茂眺扪心自问,他得到的答案,他自己都觉得不忍直视。
李茂眺没有给京都递什么奏本。便是连郡王妃金氏殁了,这奏本也是象林郡王府的长史递上去。
金氏的身后事,一切按着规矩办。李茂眺就是默默的瞧着,似乎一切不关己身。
等着郡王府长史的奏本递到京都,又是好些日子后。
关于金氏这一个儿媳殁了。李恒知道消息后,他就去一趟长乐宫。
李恒把消息说给生母听,他还讲了一番自己的看法。
“母后一直担忧茂眺,此回再挑人,母后多受累。也不止挑着侍候茂眺的人手,还要挑了能担大任,可以挑起象林郡王府后宅的继妃。茂眺的身边总要有一位嫡妻。”李恒的眼中,当然还是心疼自己的儿子。
只是心疼归心疼,为着不让世人多想。这挑人选的事情,皇帝不准备插手。一切全由宋太后做主。
皇帝的意思讲明白,宋太后心里有数了。
“天子放心,茂眺的后宅女眷,哀家来盯一盯。茂眺年青气盛,他将来一定会子嗣旺盛。”对于宋太后而言,她可盼着曾孙越多越好。
这些曾孙哪一个都流着宋太后的血脉。
宋太后从来不嫌弃曾孙多。
宋太后有心,李恒也有意,这挑着象林郡王府后宅女眷的事情,这当然就由着宋太后操劳。
“母后也不必着急,茂眺的嫡妻殁了,如今他身边添人一事也要缓缓。总要给金氏一份体面。”这民间还有守妻孝一年。
李恒当然不能让皇次子落人口舌。这继妃一事不急,不急的话,在皇帝眼中也能挑着更多更好的人选。
“天子放心,此事哀家心里有数。”宋太后表示她万般皆有准备。
既然皇太后心理有数,李恒也能轻省一些。
至于李恒这一位帝王虽然在意皇次子。可很多事情,他不会上手。
或者说皇帝就是故意。在李恒想来,他这一位帝王不多搭理就藩的次子,这便是为他好。
有些时候忽视,何尝不是一种保护。一个已经就藩镇的皇子,再多得京都父皇的器重。
那当初还不如就选为嗣君。既然当初李恒做出决断,如今当然就不能推翻前面的一切。
宏武二十六年,仲秋一过,季秋来临,无射之月。
贾祤是中宫皇后,她的消息一点也不会闭塞。
贾祤当然知道宋太后最近忙碌什么事情。这多番的接见宫外命妇,皇太后想瞧一瞧的不是命妇,而命妇们一道领进宫的闺女。
“母后可真忙碌。长乐宫里最近名门淑媛进宫拜见的人数也添多。”贾祤跟身边的女史说道。
“娘娘,慈乐太后娘娘许是乐意瞧一瞧青春正好的淑媛们。这等美好时节的贵女集聚,长乐宫里多热闹。”女史捡着好听的话讲。
“是啊,确实热闹。”贾祤说道:“本宫就是替金氏有一点不值得。”
这是贾祤真话。金氏的身后事,这才将将过去。
这等时候,金氏的位置就有人待着填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