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康熙,你怎么也当贰臣了!(第2/4页)

而自己从占据南京开始到如今,也才过了五年,从割据广东算起,也不过六七年。六七年间占据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广东、广西、福建、湖南八省全部,再加上湖北大部和河南一部,所占据的地盘,已经赶上朱元璋扫北之前的大明版图了。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不过实现这个奇迹的路线有点特殊,这个路线叫做“共和”!

这个“共和”虽然可以最大程度调动国人为国而战的积极性,也能调和国内各大派系的矛盾。但这“共和”对于华夏而言毕竟是个消失已久的古制,从某种意义来说也是个新政。

想要整好了、理顺了,可并不容易,这需要时间!

另外,国人作战的积极性也不完全来自共和体制,还来源于优厚的待遇。而优厚的待遇,又需要强大的财政作为后盾!而大明之所以可以崛起的如此迅速,其实靠得是一种在华夏这块地盘上,过去很少用到的军费筹集方法——举债!

可是在眼下这个时代,举债还是要考虑偿还的……所以李中山这个大将军是不能把整顿财政的问题丢在一边,只顾着东征西讨的。

而要整顿财政,当然就少不了几年的休养生息。

最后,这个共和体制在大明各地的推广,也需要时间。大明的共和,现在只是存在于少量的州府,远没有推广到全国!

更麻烦的是,参加共和的那几位“王”,实际上还没有真正完成从大军阀到议政王的转变!

共和……可不是军阀割据!

不过李中山也不能因为他自己也需要时间整顿内部,就轻易答应周、清两方面提出的和平建议……毕竟,大明现在连战连捷,正是占据上风的时候!

所以还得狠宰姓吴的和姓“爱新觉罗、李、吴”的一下!

“如果吴世璠和爱新觉罗·玄烨可以上表称臣,那本大将军就可以同意三家和睦。”李中山一字一顿,丢出了自己的条件。

“这个好说!”吴国贵笑道,“老吴家世受大明皇恩,现在虽然自己当了皇上,但是不忘故主,再向大明称臣也是理所当然的!至于吴玄烨,他之前向大周称过臣,现在再转给大明不就行了?这样吴玄烨也是贰臣了!”

好嘛,康熙这回不仅是三姓家奴(爱新觉罗、李、吴),还给整成了贰臣!

如果以后还有个乾隆,他让人编《贰臣传》的时候,头一个就该是他爷爷康熙帝爱新觉罗·吴·李·玄烨了!

“二位老师,”李中山笑吟吟看着明珠、多隆,“就有劳二位去转告一下康熙!”他又对自己的岳父吴国贵道,“老泰山,也有劳您走一趟大周国,去和洪化天子、吴丞相说说,如果他们能答应,那就把称臣的上表和使节一起带来。我就在江夏城等消息!”

……

吴国贵这一回是在襄阳府城见着洪化天子和吴丞相的,他俩在十一月初就抵达襄阳了,然后就没再挪窝,准备在襄阳过冬,到明年春天再往长安去。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吴周的这一次撤退可不单单是军队转移,还有大量的府兵要带着家眷一起转移,然后还要重新安置到四川去——差不多就是一次湖广陕甘填四川了!

不填也不行啊!

过往大周有湖广富庶之地可以征粮征银,大周的府兵们虽然拿不到多少军饷,但是军粮是足够的,不仅自己够吃,家眷的衣食也够了。

所以大批在四川分到田庄的府兵,实际上没有去四川开垦。

但现在不行了,湖广富庶之地差不多丢光了,不去就没饭吃了!

所以这回吴应麒准备把从湖广迁出的府兵户,还有一部分陕甘的府兵户,以及从广西跑出来的孙吉庆的人马,全都发去四川屯田。

而要把那么多人送去四川,这个路上的还有入川后头一年的口粮,以及开垦农田所需的农具、耕牛、种子,都得从尚未撤出的湖广富庶地盘上筹集。如果筹集不到足够的数量,就得找李中山、吴国贵购买……所以吴应麒和吴世璠就得在襄阳坐镇。

另外,吴应麒还准备让吴世璠去和吴玄烨会个盟,缔结一个“西北互保”之约。

甭管大明是否同意讲和,这个西边的大周,北边的大清都需要缔结个盟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