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总顾问

王学新和李云龙讨论了许多方案,包括在民间设置预警情报人员和电台这样的方案,但是最终都一一被否定了。

在百姓中设置情报人员不是不可以,毕竟百姓人多,平时跟百姓一样该干啥就干啥,只在发现敌机时用最快的速度把消息传给八路军就可以,暴露的可能性小同时也是可行的。

问题在于这样一来就意味着原有的打入敌人内部的情报人员全都不能用,需要另外设置一批情报人员,而且人数还不能少……此时自郑州、西安一线以南几乎都是顽军控制的区域,仅仅只是这条线就有五百多公里。

五百公里听起来似乎不多,但要保证能看到飞过的敌人轰炸机,每十公里设一个点配一部电台要不要?

这就要五十部电台。

何况这只是两军交界处的一条线,在这条线看到鬼子飞机就只有几分钟的预警,想要有二十分钟的预警就还得往外推,越往外推距离就大,需要的情报人员和电台就越多。

这么多情报人员和电台……先不说八路军配不配得起。

其实真要配的话,咬着牙也能配得起,毕竟这关系到八路军航空队,是头等大事。

重点这是在顽军地界,电台传输的信号还能被追踪,顽军要是发现八路军在其内部设置预警点掌握这规律,只要在鬼子飞机出现时追踪信号……那就是一抓一大批。

相比起来,八路军对鬼子的预警反而容易得多。

原因是鬼子对山区基本没有控制权,八路军在吕梁山一线设置的预警点安全可靠,甚至打入伪军内部的情报人员也更灵活更轻松……伪军不像顽军那么专业,顽军是常年与八路军作战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很成熟的一套反情报系统,伪军不是流氓就是土匪,正规些的也只是战败的降兵,在反情报方面没有多少手段和经验。

除此之外,伪军中甚至还有许多人明里暗里帮助情报人员或是对情报人员的异常动作视而不见……毕竟都是华夏人,大家心里都明白帮助鬼子对自己不会有什么好事,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装作没看见是最好的选择,两头都不得罪才能活久一些。

这就造成一个结果:在合作抗战时期,对付自己人比对付敌人还困难,这只能说是一种讽刺。

几个人讨论了一个多小时还是没有结果,最终达成的共识,就是只能建议总部从几方面同时着手,在保障情报人员生命安全的基础上,尽一切努力做好预警工作。

但话是这么说,王学新却对这个共识并不满意。

因为他知道机场预警可不是开玩笑的,只是“尽一切努力”远远不够,飞机是一方面,这只是钱的问题还可以解决,大不了就再给鹰酱一些技术换装备。

更重要的是飞行员……八路军这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又是招兵买马又是“坑蒙拐骗”的,好不容易才凑足了这一百多名飞行员,这要是让鬼子一次轰炸给端了,再想找一批飞行员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然而,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把机场搬到其它位置?

最后不要这么做,耗费的人力物力还是小事,重点在于八路军设置这个机场甚至组建航空队的目的就是为了协助运城防御。

八路军不是没有安全的机场,而是如果设置在大后方距离运城太远,就失去了意义……运城一丢没了铜矿、铁矿,八路军用不了多久就会再次回到人均十发子弹的时代,那时有飞机也没啥用了。

向鹰酱买雷达?

先不说能不能搞得到,就算从驼峰航线运过来了,探测的也是顽军方向,顽军也有飞机……到时雷达探测到的是鬼子的还是顽军的飞机?

所以这似乎也不是一个很好的选项。

就在王学新为这个问题皱眉不展的时候,警卫员进来报告:“营长,莱蒙洛科夫少校要求见您!”

“莱蒙洛科夫?”王学新差点都忘了是谁了,不过一听到什么什么科夫马上就意识到肯定是毛子,再一回忆就想起来了,是毛熊总顾问那边的人,毛熊第一次接触买火箭筒时派的就是他。

此时的莱蒙洛科夫正被拦在机场外……机场重地,不是谁想进就进的。

王学新想,莱蒙洛科夫此来很可能跟八路军成功的轰炸了临汾机场这事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