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五节 战略,铺垫
冯紫英一直在观察着端坐在御座上的万统帝表情变化,但是很显然万统帝表现得很合格,基本上是处于一种聆听状态,即便是偶尔有皱眉、凝神等表情,也都很符合一个皇帝的态度。
上奏的是户部尚书黄汝良。
毕竟是春假后的第一个朝会,虽然不是大朝,但是却也算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常朝了。
实际上大朝往往是礼仪上的,虽然过场程序繁复,但实际上谈及具体事务的时间反而不多,更多的还是各种礼仪程序,而像这种常朝才往往是谈正事儿的。
作为户部尚书,黄汝良此番也就是对去年全年大周财政收入作了一个简要小结,另外也就一些需要引起注意的事项提出自己的观点。
“……,去年解除江南三镇的行动,圆满达到目的,从顾阁老陆续发回的消息和已经入库的情况来看,江南财政仍然是我们大周最重要的赋税源泉,田赋仍然是大头,但是通过去年一年的观察,还是有一些值得关注和让人高兴的变化,那就是工商税收和关税的增长幅度喜人,……”
虽然黄汝良讲得很头头是道,但冯紫英发现端坐在上的万统帝有些心不在焉,显然是对这个话题不是那么感兴趣。
财计从来就是内阁抓的重点,永远轮不到他这个皇帝来指手画脚,或许淡然处之才是他明智的态度。
不过感觉内阁对万统帝的态度也好像不是太在意,这就是一个姿态?
这才登基多久,两边的态度就冷淡若斯了?
会撕破脸么?
冯紫英觉得不会。
万统帝那边没有那个实力和魄力,他更看重的他这一脉的继承权,所以估计在太子之位上还会不断和内阁交锋,这一点上恐怕他不会退让,而且可能也会在其他问题上不断出招试探和施压,来为争夺太子之位做交易铺垫。
而内阁这边可能也不愿意把双方的矛盾暴露于民众前,肯定也会在太子之争上做各种文章,一样各种花式手法“折磨”万统帝,但却不会把路走绝。
所以最好的结果就是大家相互容忍而又继续龃龉,不断磨合,这会是一个长期过程。
冯紫英继续观察。
黄汝良之后,是商部尚书朱国祯的上奏。
他击败了另外一个同为从江南来的热门人选——顾天埈成为商部尚书,据说为此顾天埈和汤谬二人已经反目。
正是汤谬二人推荐了朱国祯而非他,让他错失商部尚书这一要职,只能屈居太常寺卿这一低两级不说而且还是个清闲无事的职位。
冯紫英得到消息,顾天埈迅速和方从哲走近。
“商税和关税增长势头很好,值得关注的是榆关和大沽这两处的关税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的通州和登州这两地本该是北地关税最好的地方,足以说明开海之后北地的海贸势头大好,……”
“扬州目前正在兴办了证券交易所,目前已经有五家产业上市进入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每天交易的数额平均超过四千两,预计在三月份,还会有十家产业上市,股票进入交易所交易,预计到年中每日交易额能达到一万两以上,……”
看样子毕自严和这一位新任商部尚书还算是合作默契,朱国祯能够在朝会上来专门提及这一点,说明他是赞同这种做法的。
想到这里,冯紫英又想到了还在扬州的甄宝琛。
这女人一直没有来信,这倒是让冯紫英很好奇,他倒是要看看甄宝琛在扬州搞这一行,能搞出一个什么样的名堂来。
朝会的内容基本上是在上朝前就确定了的,为什么要专门来上奏一回,不仅仅是让皇帝明白,更重要的是要让参与朝会的所有朝臣们都清楚这些情况。
文臣是一个整体,但是内部却又有诸多派系,那么怎么来求同存异凝聚合力,士人首领们之间的相互沟通是一回事,通过这样一种正式方式公之于众,又是一回事。
话题很快到了兵部。
张怀昌把讲述兵部下一步的规划韬略的机会给了冯紫英。
冯紫英也没有谦虚,主动承担起了这个责任,而这里边战略规划,本身也是他主导的。
“兵部在反思和检讨了自前年以来的一些构想之后,结合从陕西民变到山西民乱以及辽东的建州女真和察哈尔人带来的种种威胁和挑战,也希望从今年开始,主动性的进行一些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