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番外下(第4/7页)

忽明忽暗,像一颗颗希望的种子。

-

第二天他们两个起床的时候,陶竹的外婆已经煮好了两碗羊肉米线等着他们,碗里也煮了他们昨天带回来的菜。

外婆忙前忙后,外公就坐在外面晒太阳。

吃饭的时候蒋俞白没说什么,等到他俩出门了,蒋俞白问:“你们这重男轻女很严重吗?”

陶竹知道蒋俞白这么问的原因,她摇摇头说:“不是,外婆是外公的童养媳,外公一直都不喜欢外婆的,原来还想娶别人,是外公的妈妈,也就是我的太太,在你们北京叫太姥姥吧,很喜欢我外婆,外公才娶外婆的。”

蒋俞白的脚步顿了一下,脚下的土路因为他的忽然停下扬起一片土,土灰色粘在他黑色的裤脚上,像是昨夜星辰的缩小版。

他问:“他们哪年的?”

陶竹:“这个我不知道哎……”

蒋俞白大概知道王雪平的年纪,从王雪平的年纪推算了一下她父母的年纪,得到的结论让他有些惊讶。

西风东渐后,蒋俞白以为童养媳制度是上个世纪就已经消失的糟粕,很难想到,在今天,偏远的农村仍有童养媳的存在。

他见过大千世界无限风华尚能波澜不惊,却被脚下农村的生活打破了认识。

从这个角度来说,陶竹想在这里做什么,他都无权干涉,因为他没有陶竹懂得这里的环境。

陶竹带着他来了大龙山上的希望小学,老旧的建筑,□□在山巅。

上上下下几公里,就只有这么一个学校。

这里不比北京,进进出出都有专人看守,各种先进化设备,守护着祖国的花朵。

墙壁裂了缝的平房,划出岁月历史的痕迹,铺着细小石子的尘土操场,任人随意进出。

他们的穿着打扮明显不是这里学生的家长,老师从玻璃里见到来人,让班长带着读书,出来询问。

“你们是来检查的吗?”老师问,“我还没收到通知。”

在孩子们好奇张望的眼神中,陶竹否认了老师的猜测,并跟老师说明了来意。

因为临时起意,陶竹没有申请任何批文,老师没有让他们进教室,但也没有阻拦和驱赶。

在孩子们课间活动的时候,陶竹找了几个孩子询问他们对未来的想法。

以前陶竹在繁春的时候,听到这样的问题,身边人的梦想还很单纯,想当科学家,当老师,当农业学家。

时光荏苒,再比陶竹小的孩子,他们的梦想在环境变迁引导下,成了当明星,当网红,当博主。

而当下,这些大山里的孩子们,朴素而简单,他们想“打工”。

陶竹大学毕业那年,在大厂实习时,身边同时也会调侃自己是“打工人”,但是衣着光鲜,工资动辄上万的打工,和孩子们口中的“打工”俨然不同。

这些孩子甚至并不知道什么叫“打工”,他们只知道,“打工”可以赚到钱,可以住暖和的房子,可以给常年卧床的家人看病。

在陶竹问过他们之后,排成一排的孩子们也有许多问题想问这个漂亮的姐姐。

和普通的贫困山区还不一样,由于大龙山有塌方,除了偶尔会有人来支教之外,很少有外人会来这里。

他们争先恐后地问陶竹:“姐姐,你真的是从北京来的吗?”

“北京什么样呀?”

“姐姐你坐过飞机吗?摸到云彩了没?”

“北京的房子也是这样的吗?是不是很高很微风?”

“北京的人是什么样的呀?他们高吗?”

一个又一个听起来抽象的问题,问红了陶竹的眼睛。

可她耐心的一个个回应——

“我不是北京来的,我是从繁春去北京的。”

“北京啊,很大,和大龙山一样大。”

“坐过飞机,但还没摸过云彩,只是见到过。”

“北京的房子有的高,有的矮。”

“北京人呀——”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陶竹顿了顿,她的目光投向站在一旁的蒋俞白,男人一身简单的白衣黑裤,一如往昔,站在阳光下,平静地与她对视,收回视线时,她的声音哽咽了,“北京和繁春一样,不过是中国的一座城市而已,那座城市里的人,也都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

老师出来吹哨子,这是他们的上课铃。

学生们一步三回头,看着从传说中的北京来的哥哥姐姐,恋恋不舍地走回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