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第2/6页)
光是各种优惠政策,就足足列了一张A4纸。
任何一个商人看后都会动心。
与港岛的高地价,高税收,高工资相比,这里简直是天堂了。
狄思科听出他话里的犹疑,不由问:“既然政策这么好,您怎么还下不定决心?”
“呵呵,”王铮安闻言就笑了出来,“政策是政策,落实是落实。政策再好,如果不能落实,也是白搭。”
“您怀疑当地政府没有能力落实政策?”
“我不怀疑他们想要发展经济的决心,能拿出这些优惠政策,足以看出他们的诚意。但是保证政策的落实和延续性才是我比较关心的。”
港岛商会成员之间,经常互通有无,交换消息。
王铮安虽然多数时间只在广东活动,但对其他城市的情况也有些了解。
某些地方在招商引资的时候说得天花乱坠,只要能把人吸引过去,什么条件都能答应下来。
但是等到签订了合同,资金到位以后,当初的追逐者和被追逐者就该调换位置了。
投资商们反而要追在人家屁股后面,催着他们办事情。
投资体验欠佳。
这也是明明内地很多城市都提出了更优惠的政策,而外商们却独独青睐珠三角的原因。
两人没在酒楼大堂逗留太久,迈出大门后,信步走在刚被大雨冲刷过的马路上。
王铮安主动问起了他这次南下出差的目的。
“您应该听说过万燕吧?我们腾飞计划并购万燕。”
王铮安颔首说:“发明了VCD的那家企业,我前几天在政府组织的招待会上见过万燕的总经理。你们腾飞怎么会想到收购万燕?他们除了发明了VCD,其实在生产实力上并不出色,而且收购这家企业的阻力应该不小。”
狄思科刚调任到腾飞,王铮安就接到消息了。
这两年一直关注着腾飞公司的发展,腾飞VCD的广告在中央台打得火热,他每晚看新闻联播时都能看到。
后来在《焦点访谈》的那期《知识产权保护路在何方》里,发现了记者对狄思科的采访。
他这才知道,前段时间他儿子还跟一个私营企业的经理隔着几千公里,打了大半个月的口水仗。
他让秘书把那段时间的报纸都收集了回来,光是看他儿子撰写的檄文,就看了一上午。
放下报纸以后,他心里既骄傲又遗憾。
艾莉那孩子这几年也成长了不少,但是与狄思科相比还稚嫩得很。
这种与竞争对手隔空吵架的事,艾莉做不来,还会觉得有失颜面。
哪怕明知可以通过这场骂战和侵权官司,提高品牌知名度和产品销量,从中获得巨大好处,艾莉也不会去做。
何文漪自己不算淑女,却将女儿往淑女的方向培养。
即使王铮安这两年亲自将女儿带在身边,手把手地教她做生意,很多想法仍是根深蒂固无法改变的。
狄思科看不透对方心里的遗憾,只是说:“万燕虽然生产规模不大,但他们的技术水平在行业内是领先的。国内的电子行业深受外国企业制约,尤其是芯片集成电路,无论是传呼机,移动电话还是VCD影碟机,都离不开芯片。”
“凭腾飞目前的实力很难独立完成芯片的研发任务,需要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合作,也需要更多的科研单位和人才加入进来。所以,我们想把万燕招揽过来,先以VCD为切入点,在技术上有所突破。”
只要不涉及小姨的话题,狄思科其实还是很乐于跟王铮安这样的富商聊天的。
他虽然也在企业工作,但是企业所有制性质的不同,决定了决策者思维方式的不同。
王铮安在投资时,要考虑政策能否落实到位的问题。
而这些是狄思科从来不需要操心的,他之前也没想到各地招商引资还存在这样的障碍。
他所需要关心的,除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更多的是能解决多少劳动力,如何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职工的住房问题,医疗问题,继续教育问题和子女上学问题。
他之前也与其他私营企业家交流过,而且他家里还有一个未来的粉红大亨。
可是,内地企业家多是富一代,与王铮安这种富了几代人的大资本家,在见识上相差甚远。
所以,尽管他不想承认,但是与王铮安交谈,确实总能给他耳目一新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