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第4/5页)

两个月就能多赚50万,狄思科觉得这买卖能做。

于童蹙眉问:“四个月真能回款么?我听说那些大公司习惯延期付款,万一汽车公司打款慢了,你们拿什么给人家啊?”

“所以,与钢厂和齿轮厂的谈判就要尽快进行了。万一时间来不及的话,我们就先跟你拆借300万,等到汽车公司回款以后,多出来的50万算是给你的利息。”狄思科问,“怎么样,于经理愿意帮忙吗?”

“我帮忙倒是可以,”于童无语道:“但你整天殚精竭虑地工作,只能发放一半工资,无心插柳的业务,反而可能赚几十万,你觉得这合理吗?”

狄思科:“……”

扎心了。

*

狄思科很想给所有职工都全额发放工资,可是现实情况不允许啊。

事实就是这么残酷!

要想让这种捉襟见肘的情况有所好转,除了清理积压品,最根本的办法还是进行技改。

研发新产品,并让老产品更新换代。

狄思科正寻思从哪里凑钱做技改,发工资的时候,接到了市里的通知。

市政府和首都企业家俱乐部要联合召开,首都国企改革座谈会。

北方日化厂是全市最大的日化生产企业,受东轻集团和地方政府的双重管理,所以也在受邀之列。

狄思科是第一次去市里开会,无论是市领导还是其他企业家,他统统不认识。

坐在一众中老年企业领导中,被衬托得格外突出。

既然是座谈会,那大家就都需要发言,一起探讨国企改革中遇到的困难。

可是,随着前排那些机械、冶金、建筑行业的大佬完成发言,他提前准备的内容也被人家介绍得差不多了。

因此,轮到他发言的时候,为了不拾人牙慧,他就只能另寻新思路。

“我也想讲讲国企改革的包袱问题,不过不是三角债,也不是人才流失,我想讲讲国企的老龄化问题。我们北方日化厂,目前有在职职工1800人,退休职工900人,也就是说,平均每两个在职职工要养一名退休职工。”

“这些退休职工在每个单位都是宝贝,哪怕给在职职工开部分工资,也不敢亏了这批退休职工。毕竟,这批职工是厂子的功臣,都曾为厂子立下汗马功劳,而且说一句比较现实的话,大家都有退休的一天,哪位厂领导都不想开这个让退休职工吃亏的口子……”

不少企业家认同地点头。

这位小厂长说得比较含蓄。

领导们不敢拿退休职工怎么样,一是像他说的,大家都有老的一天,二嘛,是因为这些老同志的退休生活相对清闲,一旦厂领导的决定让他们不满意,人家就会向上告状!

所以,领导们宁可让在职职工吃点亏,也不敢亏待老同志们。

狄思科继续道:“像我们这样老龄化严重的工厂,负担实在是太重了。老同志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做出了贡献,国家和企业保证这些老同志能安享晚年是应该的。可是,时间倒退三十年,国家每向企业投入一分钱,企业就要交回去一块钱。如今厂里正在改制和转型的关键时期,可谓是一穷二白了。”

“哎——”

会场里传出好几波叹息声。

这话可真是说到大家的心坎儿里了。

负责组织这次会议的王副市长笑着问:“看来狄厂长提出的问题,能引起很多厂长的共鸣啊!狄厂长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有什么思考吗?”

狄思科不好意思道:“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就是,自己能力有限,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及时向上级领导求助。”

会场里有人笑出了声。

王副市长:“……”

狄思科笑道:“我听说市里早在几年前就在几个大企业间试行了退休金统筹,我们日化厂的规模虽然不及机械和冶金的规模,但退休职工的数量也是不容小觑的。所以我想跟领导申请一下,让我们日化厂也加入退休金统筹的试点。”

王副市长说:“嗯,你这也不失为甩包袱的好办法。”

试行退休金统筹以后,企业每月支付的退休工资只有从前的一半。

“不过,退休金统筹还在试行阶段,褒贬不一,你们厂要是想参与进来,先正式提交一份申请吧,市里会认真考虑的。”

狄思科应了一声,今天的任务基本完成,他欢欢喜喜地下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