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五)(第2/4页)
但朝廷不行,朝廷必须来干。
所以,这就很考验君王的战略眼光。
武则天对自己的眼光很有信心,并且已经陷入到了自己的思绪里,轻声道:“划拨学田,倒是个不错的主意。”
比拨给寺庙道观要好。
自从仙画出现后,她就很少再像以前那样去研习道法和佛法了。
那些原本火热一时的道观和寺庙在这两年也慢慢的沉寂了下来。
原先颇受她宠信的一些道长和大师也托人想要来继续获得一些关注,但武皇不为所动。
比起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她找到了更有意思的,更能让自己心中成就感填满的东西。
……
【范仲淹从应天学院毕业,十年后,正在为母丁忧的他应当时的应天知府晏殊的邀请,回到了应天书院当山长。】
【在他的管理下,应天书院的风气为之焕然一新。】
这天的应天书院,学子们整齐的聚在一起,还有各位老师博士们。
范仲淹站在最前面,让工人把高高悬挂着的校训牌匾给卸了下来,那牌匾上写着四个字:天下同文。
卸下来后,工人又将新的校训牌匾挂了上去。
大家抬头看,在红色绸带之下的牌匾上,有着几
l个大字:以天下为己任。
范仲淹悠悠道:“以天下为己任,这就是我对你们的期望。如果你们以后成功的踏入仕途,那就要在其位谋其政,即使日后你们不在庙堂而在江湖,那也要记得为天下百姓仗义执言。”
周围的学子们神情肃然的点头。
不仅给学子们建立了价值观和品格标准,范仲淹在学业上的要求也非常的严格。
他几l乎是住在学校里,和学生们同寝同食。
若是那些没有上晚自习,还提前睡觉的学生被他发现了,那就会迎来课业抽查,回答不上来,就要挨罚。
【就这样,应天书院的名声越来越大,很多四处游学的穷书生都从四面八方来投奔他。他会接济这些贫苦的学子,有时还会在书院里给他们找点兼职来做。】
【范仲淹只是执掌了两三年书院,却将它推到了“天下四大书院”的行列,培养了大批的能臣大儒,世人评价“使天下庠序规由此而兴”。】①
【而在离开书院,回到朝堂后,范仲淹就开始了自己“庆历新政”的推行,在新政里,关于教育改革占了很大一部分。比如,要诏令各州县兴学,还要改革太学,以及改革科举制度等等。】
【简单来说,就是要兴学。】
【在他的带领下,各地兴办起了官学以及各种私学书院,书院开始进入到繁荣期。】
范仲淹离开应天书院几l年后,去苏州当了知府。
他买下了一块地,叫南园。
风水先生对这块地很满意,对他道:“大人买的这块地,风水绝佳,日后您家中必然世代公卿。”
范仲淹脑海里灵光一闪:“既然这样,不如就将这块地用来办府学吧,必然文风兴盛,这可比只富贵了我一家要来得更好。”
风水先生:“……大人高义!”
范仲淹就在南园兴办了苏州府学。
镜头一转,来到了千年之后,苏州府学挂上了“江苏省苏州中学”的牌子,穿着校服的年轻男女背着书包,脸上带着欢笑出入在这文风兴盛之地。
【可以说,范仲淹走到哪儿就在哪儿兴学,并且广邀其门生前来任课。所以,即使后面庆历新政被废除,这些建立的学校也都保留了下来,为接下来华夏的数百年地方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提倡君子应该有高尚品德,官员更应该以天下苍生喜乐为己任。】
【和后世那些沽名钓誉的君子不同,他才是真正自己践行了这一精神标准的君子和真正的士大夫。】
……
北宋。
既然没办法让仙画消失,赵匡胤果断选择装作没听到柴家那一段。
反正那路小柒也没明说嘛。
继续听下去,他的脸色好了很多。
咦,居然还在讲他北宋……啊呸……大宋呀,他大宋后面果然人才济济。
“这范仲淹果然是有德之君。”赵匡胤忍不住对赵普道。
这是目前还不存在的人嘛,
所以赵普丝毫不嫉妒,
反倒赞同至极:“且是位能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