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点石成金的秘密(八)(第3/5页)
有人终于关
注起了这一段画面中的主角: “你看他们的盐,可真好啊!又白又细,看上去和雪一样。
人家那是精盐,咱们是粗盐,可不能比。
粗盐杂质多,又苦又涩,但胜在便宜。大多数人吃的都是粗盐。此时看了如雪般细白的盐,不免有些眼红羡慕: “哎,要是能吃上这么白的细盐就好咯。”
【谁能想到,它们的单质其实都是一种剧毒呢?】【就拿现在咱们用的食盐主要成分氯化钠来举例好了。】【□□,啧啧,□□弹在一战的时候可谓是臭名昭著,后来被联合国封杀,严禁在战场上使用。】
氯,元素符号Cl。
排在元素周期表里的第十七位。
【其实,在联合国之前,1899的《海牙公约》就禁止各国在战争中使用带窒息性或者是带毒性的投射物作为武器。但是那时候秩序混乱,一些野心国家偷偷研究也没人管。】
【清末民初时的华夏就没少受这个罪。】
1900年,八国联军攻打天津。
天津城中,武备学堂的90多名学员打算坚守不撤,但八国联军点燃了武备学堂的火器库,爆炸声里,90多名学员无一幸存。
赶过来查看的清军,悲痛之余,也不打算撤退了,直接将大炮对准了租界。义和团的士兵们也赶过来,和清军联手,杀向了租界。
当时的直隶总督裕禄心一横,不顾朝廷摇摆的态度,站在了宣战的这一边。他将清军的兵器分发给了义和团的士兵们。
“当此国难之际,我大清子民当一致对外,奋勇杀敌,抵御外侮!”
他们在天津城死守。
一开始两边实力相当,两边都伤亡惨重,且明显联军的火器更猛。
八国联军使用了一种叫做“列低毒炮”的武器,炸开后,绿烟弥漫开来,城内的清军和义和团士兵们开始觉得胸闷、窒息。
史料记载: “弹子飞来无活命,得闻气息也丧生。”这成为了压垮天津守军的最后一根稻草。天津沦陷后,八国联军烧杀抢掠,天津河水染成赤红。
【这个列低毒炮不知道是用什么制成。但一战时,德国化学家哈珀,对,就是那个研究出了氮肥的哈珀,折腾出了□□弹。】
【攻打天津时的列低毒
炮是英国人制的,现在他们的士兵却也遭到了□□弹的侵袭。】德军在战场上释放了一种黄绿色的烟气。
他们全副武装,甚至还戴了防毒面罩。
但英法联军却毫无准备,最后,他们的士兵在这些黄绿色的□□烟雾中活活窒息而死。
但德国杀敌一千也自损几百,死于□□的也不少。
【哈珀从此遭受到了良心的谴责。更戏剧的是,在二战中,他所发明出来的□弹被纳粹用在了灭绝自己所在的族群之上。】
【所以,□□这种拥有震慑性的武器横空出世,才显得更加重要。】
天下的士人们唾骂道: “背信弃义,小人之举!”
当看到最后的时候,血气方刚的学子们甚至冷笑两声: “天理昭昭,报应不爽。”
他们当然知道大部分人是无辜的,但是看到华夏的后辈们被人以小人手段屠杀的时候,情绪激动之余也顾不上其他。
平时会砍下敌军的脑袋拿来筑京观的将领们也都极为不齿: “没骨气的小贼,阴损手段,必遭反噬。
即使用火药,即使火药力量悬殊,但那也是堂堂正正的打。使用毒气这一招,却是让人十分鄙视看不起。
该禁,禁得好!
唐朝。
孙思邈长长的吁出一口气。
他知道很多方士、炼丹师都被召集去了火器营,研究火药,据说已经有所成绩。不过他不喜战争,并不怎么关注这方面。
但此时却也能够明白□□这种东西的必要性。
如果没有,那可能毒气弹的事情又要再一次在国土上上演。后世女子这“震慑性”三个字还真没说错。
他的徒弟小声的问: “可,若是火药落在穷兵黩武的暴君之手,却又如何?”岂不是会到处掀起战争?孙思邈是修道之人,拂了拂袖子,淡然道: “天道轮回,自然会有其他人来治他。”
【扯远了,继续来说氯。】
【看过了□□之后,你们会联想到它居然和厨房里的食盐有关系吗?不会。】【而钠,看上去也和食盐关系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