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抵罪(第2/3页)
这个节骨眼上,压着已无逃志的敌兵往北追打,然后顺势先夺下北寨门,才是正确的选择。
这样的话,他们一方面能够赶在敌援驰来之前,在北寨门组织起一些防御来,另一方面,曹师利父子都逃出清泉沟寨,那些没能及时逃出去的敌卒将更无斗志,也能为后续进寨厮杀的兵马快速扩大战果,创造更宽松的环境。
一道道军令传出,徐怀临了又继续下令道:
“传令下去,能不杀则不杀,许敌卒投降,诸将卒列阵大呼:‘大越人不骗……’,哦,‘大越人不杀大越人’,敦促敌卒放下兵刃投降!”
……
……
邓珪负责率部从北寨门发动佯攻,主要还是在北寨门外吸引敌军的注意力,同时还要赶在敌援驰来之前撤走,不可能真用百余人马,徒手去拆北寨门。
除了清泉寨中的情势发展太过迅速,超乎邓珪他们的想象,邓珪他们视野为寨墙挡住,只能通过西墙土垣那边的令旗变化,了解寨中的战况。
不过,五色令旗所能传递的信息又非常有限。
邓珪意识到寨中敌军已经被杀得大败,不可能再组织有效的进攻,但还没有等他决定率部直接进逼到北寨门下结阵堵门时,清泉沟寨的北门倏然打开,成百上千的敌卒从里面溃逃出来,其中夹杂不少披甲骑兵。
“敌卒大溃,诸将士给我顶上去,大功可期!”邓珪挥刀大叫,待要率部上前拼命,最大限度的压缩敌卒从北寨门溃逃的空间,却被左右两名都将拦住。
“敌况未明,我们这点人手,哪里够填虎口的?军使慎重!”
“狭路相逢,勇卒为胜,虎口捋须何足惧?你两怂包,莫要碍我。”邓珪气得大骂,催促左右将卒列阵攻杀。
他们现在距离北寨门有两箭距离,口子太大,邓珪也不奢望将所有溃卒都拦下,只要将口子压缩得更窄,敌卒想逃出来就会越发的混乱,他们除了从正面可以斩杀溃卒,还可以分兵往两翼追杀溃卒,收割战果。
然而任凭邓珪如何催促,两名都将与几名军吏只是劝他:“军使慎重,军使慎重!”
虽然西军为适应对党项人的长期作战,早在几十年前实行将兵法,也就是使禁军长期驻泊军州、边镇的同时,还尽可能的使都指挥使、都虞候及以下的统兵官相对稳定,升转也基本控制在一个军镇范围之内。
这样能保证统兵官对士卒的统领更为有效,避免“将不识兵”、“兵不识将”,指挥不动的一些弊端。
内地诸路禁军的将兵法实施,就没有那么彻底了,甚至连营指挥使一级的统兵官保持稳定都做不到。
指挥使、都虞侯、都指挥使一级的统兵官,除了两到三年一期进行轮换外,更多的武吏都是等到需要才临时授以统兵权。
邓珪之前从淮源巡检司调离,回到都部署司任司事,这次也是随曹懿北上勤王,才被临时授予一营人马的统兵权。
都将、军吏都是劝他慎重,不领兵前攻,邓珪气得哇哇大叫,也没有人听从他的命令结阵前杀——战机稍纵即逝,敌军在混乱中很快就组织二十余人的骑队往他们这边压来,邓珪只能强按住心头的邪火与杀气,带着人马龟缩在原地,以免反过来被敌兵杀溃。
清泉沟北寨门前的地形要相对开阔许多,邓珪他们停留在两箭距离之外,左右皆是缓坡——岚州汉军也没有奢望能在极短时间内,将邓珪所部冲溃,只是往两边的坡地逃窜,拉开与清泉沟寨的距离,等候援军赶来接应。
……
……
北寨墙也是土垣,仅有一丈余高,但寨门却是一座石牌楼。
牌楼虽然气派,但悬山顶一条屋脊高高隆起,将士不能站到上面守御;北寨门居高临下的守御,主要依托寨门两侧两座临时搭建的望楼。
两侧厚逾六七尺的土垣之上,也可以站立兵卒。
打杀到最后,曹师利纵马北逃,宗祠以北的敌卒就完全丧失抵抗意志,只是撒腿而走——从宗祠杀透到北寨门,也就花了一炷香的工夫。
这时候东西两翼敌营的骑兵才刚刚集结出动。
余珙、周述、韩文德、陈缙、杨祁业等将原本负责接应、殿后,或为疑兵,这时候也率部进入寨中围杀敌卒,徐怀则将桐柏山卒聚集到北寨门前休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