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田事(第2/3页)

站在楚山都巡检司大营前,徐怀与王举、徐武碛等人听周景说及赤扈东路军骑兵主力在汴梁东北方向的最新动态。

大复山与金顶山之间,地形谈不上多险要,但跟玉皇岭与狮驼寨之间的谷地相似,乱石堆积,两侧的山势陡直,蓄不住雨水,因而开荒难度很大。

而在大复山、金顶山以东,则是沿吴寨河两岸的淮北平原,浅丘平川都宜开垦种植粮食。

因此大复山以东人烟绸密,而大复山与金顶山之间的山谷,仅有一些猎户、药农以及实在迫于无地耕地的贫农栖息居住,人烟稀少。

徐怀他们也找不到合适的寨子,直接征用来改建成营城。

考虑到要将大复山、金顶山之间数万亩之广的谷地,用来牧马,徐怀他们最终还是在吴寨河出大复山东北青衣岭的河口西岸,找了一处相对平阔的土地建造大营。

说是平阔,那也是相对两翼高峻的峰崖而言。

吴寨河源出大复山中段的千眼岭,大体在群山之间自西往东,从青衣岭北口流出。其上游溪河位于崇山峻岭之间,水势湍急;出青衣岭的溪口位置,也是丘山起伏不平,往北则是从金顶山支衍出来的扶沟山、风回岭,成为谷地的天然屏障。

从桐柏山征调上千名民伕为役,才十多天的工夫,伐木开山,也仅仅平整出三五十亩的场地,外围圈建起一道栅墙,临时充当大营。

栅寨之中,除了紧急建造了几座木棚房舍作为都巡检司衙舍外,徐怀他们现在都还住行军帐篷里。

青衣岭大营,不需要多大,但真正兴建起来的城墙需要足够坚厚,还紧挨着青衣岭的山势与吴寨河西岸,后续的修建难度自然不会低。

徐怀同时还计划在滚石沟山口修一座小寨,紧挨着青衣岭北麓开僻连接青衣岭大营与滚石沟小寨的道路,再沿滚石沟往南开山僻路,横穿大复山。

这条山道与吴寨河上游的溪涧相交,在那个点还要建一座哨寨,作为桐柏山北岭与大复山的中转站,防止小股敌兵往桐柏山深处渗透,以利人员及物资的中转。

要不是考虑到这场惨绝人寰的战事将持续多年难休,要不是他们在朔州大发战争财,手里积攒五十余万贯财货,徐怀短时间内压根就不奢望能做成这事。

而从桐柏山大规模征募士卒,也导致山里青壮劳动力骤减。

前期征发的这些民伕,等到春耕之时都要及时解散归家——山里田地本就是以坡地旱田为主,劳动力投入多而产出少,但不管怎么样,粮食生产绝不能落下。

要不然,主要依靠从唐州、邓州,通过山道运输粮食进来,得白白消耗多少财货?

好在此时已有流民逃避战乱南下,徐怀也不用担心招募不到青壮进行后续的工造。他甚至已经在考虑利用这些青壮,在桐柏山里修建更多的滚水坝,将更多的荒山谷地改造成宜于耕种的农田。

桐柏山是山多田少,但地域要比一般的县大得多,群山之间像玉皇岭与狮驼岭之间那样还未开发的谷坡地其实还有很多。

大姓宗族以往就差不多已经垄断了山里于溪谷、浅山所开垦的熟地,没有新开垦坡地旱田的强烈意愿;而小户贫农,又没有能力去搞这种需要成百上千人组织起来、需要投入大量钱粮才能行得通的大型开垦工程。

官方也无心在山里组织开垦工作。

投入十数二十万贯钱粮,开垦一二万亩坡地山田,或能为山里增加一二万石粮食产量,但考虑到这些坡地谷田是那样的难伺,耕种投入的劳动力就多,单纯以收佃计算,三五十年都未必能收回成本。

这要是在太平盛时,唯有傻子才乐意去做这吃力不讨好的事。

何况坡地山田,在雨季又容易受到山洪泥流的冲击。

然而战事一旦暴发,所有的经济民生,逻辑都必须改变。

山地开荒种地成本再高,也要比通过崎岖山道,从外界运入粮食低廉。

更何况徐怀知道他的行事风格不讨人喜欢,谁知道以后别人会不会拿钱粮之事来卡他的脖子?

所以征兵之事完成之后,徐怀就让苏老常、程益带着人手,勘测北岭、大复山,寻找能开垦的溪源谷地。

徐怀都觉得他骨子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种田本能,只是过去两年他在朔州,没有机会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