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4章 IMF的前世今生(第4/6页)

于是,英美银行把钱借给德国公司,而吉尔伯特会立即把钱变成战争赔款交还给英法公司;英法公司再把其中的一部分用于向美国银行偿债,另一部分则用于进口美国商品。

同时,为维护道威斯计划的顺利实施,美联储把美国市场利率压得非常低,这使高息的德国公司债券吸引力大增,从而确保了美国私人贷款源源不断地流向德国公司。

表面来看,道威斯计划使英法经济得到了恢复,也使美国的制造业获得了欧洲的订单,同时又造就了金融的繁荣。但是,这都源自德国负债规模的不断增加,这势必为日后的危机埋下了种子。

1925年,本该全力恢复经济的英国,却十分着急拯救日渐衰落的英镑地位。其财政大臣丘吉尔四处奔走,试图重建战前强势的金本位英镑地位,以及1英镑兑4.86美元的固定汇率。

在他的极力说服下,英美货币汇率被固定在1比4.86。但是,把战前1比4.86的汇率放到战后,按照当时英美两国的经济实力对比,意味着英镑币值被严重高估,因此英国出口变得困难,而英国人更倾向于持有美元,以致欧洲黄金大量流向美国。

如此态势让英国央行行长诺曼无法忍受,但他根本无力说服丘吉尔允许英镑贬值,放弃金本位。

1927年春,诺曼偕同法国、德国的央行行长一起来到美国,试图说服美联储降低利率,阻止黄金进一步流向美国。美联储屈服了,力排众议把联邦基准利率从4%降到3.5%。

这次降息行动,后来被许多经济学家视为“美联储历史上最愚蠢的行动之一”,而一年后当选第31任美国总统的赫伯特·胡佛,更把这次降息定义为“叛国行动”。

在低利率刺激下,美国经济一片繁荣。

1928年12月4日,美国第30届总统柯立芝发表了其任上最后一份国情咨文。他对国会议员说:美国正经历一个前所未有、令人鼓舞的繁荣时代。

尽管柯立芝的乐观受到了整整一代经济学家的批评,但客观地说,1924年到1929年的5年,美国经济确实在突飞猛进。

1924年,美国人拥有一台收音机还是一件新鲜的事儿,但到了1929年,美国已有1000多万个家庭至少拥有一台收音机。

这期间,美国发明了消费信贷,随之汽车年产量从1924年的290万辆,增长到1929年的530多万辆;这期间,美国钢铁产量年均增长8%,而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也从608亿美元增加到了680亿美元,而人均GNP增长了25%。

当然,同时可以看到华尔街股价指数,25种工业股票价格指数从1924年5月底的106点,上涨到了1929年10月21日的378点。

1928年下半年,白宫已经注意到股票市场与信贷市场相互推动的疯狂投机,但因为对英、法、德的承诺,美联储不敢轻易放弃低利率政策。

1929年2月7日,正当美国还在考虑是否通过加息抑制市场投机之际,英国先动手了。这日,在美国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英国央行单方面将银行贴现利率从4.5%提高到了5.5%。

此举骤然改变了资本流向,大量投资人开始用美元兑换黄金,然后汇往伦敦;此举瞬间导致市场美元流动性收缩,于是,华尔街股市受不了了。

1929年2月14日,美联储召开紧急会议,商议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是否该把再贴现利率从5%提高到6%,借以阻止黄金储备急剧下降,但会议无果而终。原因是与会者认为,加息会打压股市,打压国内制造业。

1929年3月26日下午,当华尔街短期拆借利率攀升到空前的20%、美国金融市场发生严重资金短缺之时,英国央行行长诺曼再次出现在美国,不过,这次他是来要求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立即加息。

8月9日,当纽约联储把再贴现利率从5%提高到6%之时,华尔街股市开始走向崩盘。1929年10月24日,华尔街股市崩盘,而英国财长丘吉尔正巧站在纽交所的看台上,他目睹了当天发生的一切,并犹如黄鼠狼般对它叼在嘴里的山鸡叹息道:“上帝啊,真是可怜的美国人。”

丘吉尔在纽交所的画面确有其事,至于叹息是南易看过资料后脑补的,不过也不是他一拍脑门随意想出来的。

两年之间,英国迫使美国减息,吹胀美国经济泡沫,然后再迫使美国加息刺破美国经济泡沫,这很可能是英国为了维系自身地位而刻意打压美国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