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5章 蟑螂效应(第2/5页)
1984年6月,泰国开始实行钉住“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篮子中的货币与权重分别为:美元80%~82%、日元11%~13%、西德马克6%~8%。
泰国央行每天公布中心汇率,浮动区间为中心汇率的±0.02%。在此制度安排下,泰铢对美元汇率长期维持在25∶1的水平上,成为实际上的钉住美元制度。
1984-1995年,美元对主要货币持续走弱,泰铢随之贬值,提高了泰国的出口竞争力。在此期间,泰国经济以每年8%左右的速度增长,成为令世界瞩目的“亚洲四小虎”。
今年,国际外汇市场出现逆转,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由贬转升,泰铢跟随美元大幅升值,对出口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1991-1995年,泰国出口平均年增长率为18.17%,到了当下,已经有大幅度下滑的趋势。
实际上,即使没有美元汇率逆转的因素,长期实行钉住制度也会削弱企业的出口竞争力。也就是说,钉住制度屏蔽了汇率风险,再加上人为低估本币,使外贸企业形成低价依赖,失去竞争激励。
泰国经济主要是靠出口带动的,出口下降导致泰国经常项目逆差迅速扩大。20世纪90年代初,泰国就出现了经常项目赤字,今年已经达到115亿美元,占GDP8.3%,比墨西哥去年发生金融危机之前的7.2%还要高。
在一般情况下,当一国经常账户出现逆差时,外汇市场会通过汇率水平的自动调整,使本币贬值,从而降低本国商品的出口成本,增加出口,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但在钉住制度下,由于泰铢汇价被人为固定,失去了对国际收支的调节功能。
面对不断扩大的经常账户赤字,泰国政府不得不加快资本市场开放步伐,通过各种各样的优惠政策,包括外汇自由化政策和高利率政策,吸引国外资本大量流入。
泰国在资本账户开放方面,采取了两项重要的措施,一是开放了离岸金融业务,推出了曼谷国际金融安排(BIBF)。
在此框架下,泰国央行向15家泰国商业银行,35家外国商业银行的泰国分行发放了BIBF的经营许可证,凡获批准的商业银行均可从国外吸收存款和借款,然后在泰国OUT-IN和外国OUT-OUT以外币形式贷款。
二是泰国允许非居民在泰国商业银行开立泰铢账户,进行存款或借款,并可以自由兑换。到目前为止,泰国还未开放的资本项目已然不多。
为了弥补经常项目的巨额逆差,泰国还大举借入外债,不仅外债规模迅速扩大,而且外债结构严重失衡。
1992年泰国外债为396亿美元,今年增加到750亿美元,相当于GDP的50%,平均每一个泰国人负担外债1560美元。其中,短期外债占45%左右。
并且,私人部门大量境外举债,企业与银行机构的资产负债结构币种错配,而且以外币短期债务为主,用于本国非贸易部门尤其是房地产的长期投资。当泰国货币被迫贬值而利率上升时,债务负担加重,引发了流动性和清偿力问题。
钉住制度实际上是一种由政府提供的汇率风险的隐含担保,在这一制度安排下,泰国政府为本国企业、金融机构、投资者,以及国际债权人等提供了汇率风险的隐含担保。
由于钉住制度屏蔽了汇率风险,引起投机性资本大量流入。1989年,外国私人资本面向泰国的流出与流入分别在l000亿泰铢左右,1994年分别达到15000亿泰铢左右,4年间增加了10多倍。
并且,在这些资本中,短期资本占比较大、增长较快。
今年年初至今,非居民泰铢存款、经由BIBF的企业短期美元借款、股票市场的国外投资等急剧增加。
由于出口大幅下跌,泰国经济增长明显放缓。此时,需要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降低利率来刺激经济增长。但是,由于泰铢正面临着巨大的贬值压力,为了维持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泰国央行被迫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继续提高利率。
泰铢存贷款利率平均达到15%,为当时亚洲地区最高水平,超过国际平均水平的两倍。
高利率政策进一步抑制了投资和消费,加剧了经济衰退,并使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情况进一步恶化,使风雨飘摇的泰国经济雪上加霜。进一步增加了泰铢贬值的压力,为国际投机者提供了可乘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