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九章 张圣人你嘛时候金瓯无缺啊(第2/4页)

虽然黄巢军不可能统计杀了多少大食人,但相信最少不会少于二十万。

当年洗劫广州的大部分大食人后裔加上正常来做生意的番人,被不加区分的全部被杀光。

确实解恨,这也要算黄巢做的为数不多的好事了。

但经此一役,广州开始彻底衰落,朝廷威严丧尽,岭南各地纷纷形成半割据势力互相攻打。

一直到南汉刘(上龙下天)、刘晟父子当政,局势才趋于稳定,人口、经济方才开始恢复。

甚至到了现在,广州的南汉宫殿中,已经富到能够把珍珠放在宫殿假河中装扮点缀了。

不过此时,昌华宫中的刘晟没有心情去欣赏宫内的珍珠假河,因为他被张鉊命令他出兵协助攻打静海军的诏令,给搞的快要崩溃了。

这就是阳谋!

如今连两汉时控制的南中都已经被收复,按照刘晟的理论,他算是臣服的藩属,那么天下金瓯无缺,确实就只剩下静海军了,朝廷有足够的理由去攻打。

当然,也有足够的理由调南汉军助战,别说他自认藩属,就是西汉时期的南越国,也要在某些程度上听从朝廷诏令的。

最后,还是刘晟最倚仗的宦官将军潘崇彻,给他出了个注意。

潘崇彻让刘晟上书给张鉊,称静海军吴家听闻中原有圣主出,新朝立,也愿意如同南汉这样听从朝廷命令。

……

此时的静海军怎么说呢,那是相当的混乱。

当年吴权把南汉干翻后就自立为王,不过他只当了五年的大王就去世。

去世前诸子都还小,于是吴权让长子吴昌岌继位,并将他托付给大舅子杨三哥,希望杨三哥能好好辅助吴昌岌。

杨三哥真名已经不可考,因为哥这个词,在唐时是对近亲年长男性的尊称不是名字。

杨三哥挪到中原来说,大约等于吕不韦当过的仲父这么一个概念。

只不过杨三哥这个仲父可比吕不韦狠多了,吴昌岌的大王没当到半年,杨三哥就直接暴起篡位,吴昌岌只能在亲信掩护下出逃。

此后杨三哥正式称平王,当了大约五年的大王,可还没过出点滋味呢,就被吴权的二儿子吴昌文联络下面的牙兵牙将给推翻了。

吴昌文推翻杨三哥后,把流亡在乡间的兄长吴昌岌给接了回来,至此开始了一段更奇葩的两兄弟执政。

本来呢,吴昌文是庶子,威望不高,他把已经逃到民间的兄长吴昌岌给接了回来,本意是想吴昌岌能有点逼数,乖乖当一个傀儡。

在吴昌文想来,吴昌岌已经被杨三哥逼得躲到民间‘吃土’了,现在回来虽然是当傀儡,但山珍海味都有,应该满足了。

但偏偏吴昌岌不满足,更没有一点逼数,吴昌岌一回到古螺(河内古称之一),立刻开始自称大王,还将自己的称号定为天策王。

这哪是没逼数啊!这简直就是要上天。

吴昌岌是嫡长子,是被杨三哥赶下台的,手里也没多少权,人也是被弟弟吴昌文救回来的。

对于这种局面,吴昌岌把小脑瓜一拍,用他见识不多的猪脑子使劲想了想,突然发现此时这场面,很像是李建成和李世民啊!

自己的生命有点危险啊,这该怎么办呢?

刹那之间,不知道吴昌岌的脑袋跟什么搭上线了,他突然想到,既然自己很像是要被弟弟李世民干掉的李建成,那干脆……

不如我自称天策王。

这样一来,我就是李世民,不是那个被杀的兄长李建成了。

这叫什么,这叫抢先占领高地。

吴昌文看见兄长这么干,人都麻了,苦思冥想之下,他也想到了一个妙计。

你把天策这两个字拿出来给自己叠甲是吧,老子倒要看看,是谁更会叠甲。

于是经过苦思冥想,吴昌文灵机一动,自称南晋王。

嘿嘿!你不是自称天策王嘛,老子干脆称南晋王,这李唐是从晋阳起兵的,天策府再大,那能大的过起家的晋阳?

而下面的牙将看着这两兄弟开始打擂台,顿时就高兴坏了,他们一会支持吴昌岌,一会支持吴昌文,很快就把吴权和杨三哥积累下的家产给骗走了大半。

且被骗走的不单单是钱货,还有镇守各地的名义,这些牙将和当地大族,很快就在一通黑吃黑中形成了十个比较大的势力,安南人称十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