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真相中的真相(第2/4页)

“他们又没有土地可以向钱庄抵押,就算有,也早已在扩大生产时抵押了,实在没有多余的银子,再投入到铺面里去了。”

朱棣惊异地道:“竟是如此,这样说来……太平府各处车站的土地,统统都卖了?”

“是,统统都卖了,卖的一干二净。”张安世道。

朱棣没有问得银多少,因为这是机密,要问也是待会儿私下里询问。

不过现在他不禁身躯一震,此时神清气爽,这样说来,当初举债,十之八九,这铁路的银子非但没有亏,反而挣回来了。

只见张安世又道:“臣思来想去,这都是夏公等人鼎力支持,若非夏公,就没有臣的今日。此番头功当属夏公、金公等诸公,陛下……夏公为铁路修建,为我新政打开局面,立下汗马功劳,他日新政若是能够大功告成,夏公人等,实在功不可没。”

夏原吉听罢,脸色骤变。

金纯:“……”

相比于金纯等人,夏原吉作为户部尚书,显然是比他们更了解其中的关节的。

毕竟是和钱粮打交道的人,虽然不熟悉张安世的种种套路,可像他这样绝顶聪明之人,其实只需稍稍点拨,便立即能知道其中原委。

完蛋了。

他脸色变幻不定。

在这个过程之中,他竟是走了枪。

这样一闹,天下皆知,也让张安世趁此机会,将那些土地全部出售。

高价售出,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张安世已经将自己的风险出清,而这些风险,就转移到了买家的身上。

买地的人,根据张安世所分析,多是官眷、士人、士绅,而且都是高价购置,身上还背负着钱庄的贷款,十之八九,甚至还将能抵押出去的东西都抵押了。

这也意味着,这地一旦价格出现问题,不知多少人要灭门破家。

可以说,这一次的抢购过程之中,完全是处于一种不理智的情况之下进行的。

因为不少人,为了痛斥张安世,他先入为主的,就已将土地的价值不断估高。

这其实也可以理解,价格估的越高,越显得张安世原价购回的可恨,而堂堂尚书和朝中诸公,居然为了争地,和锦衣卫指挥使反目,这本身也证明了土地极高的价值。

人心的可怕就在于此,因为人很多时候,压根就不在乎事实,他只讲立场,一旦站到了张安世的对立面,为了痛斥张安世,那么那些反对张安世的那个圈层之人,几乎人人都会众口一词,咬定了这土地价值不菲。

除了个人的情感判断之外,当你的至亲好友,你身边的同僚、同窗、同乡、故旧,每一个人都好像鹦鹉学舌一般,车轱辘似的反复念着这地好,这地太好了,价值连城,这样的土地,张安世竟还想五百两买回去,这是丧心病狂开始。

其实这个时候,众口一词,三人成虎,哪怕起初无法接受这样超高地价之人,此时也会怦然心动。

何况这事广而告之,精准地对着反对张安世的群体投放,而这个群体,恰恰是原先热衷于依靠土地食利的群体,最重要的是,他们还有银子,他们有质押的土地。

这是精准打击,一个都不肯放过啊。

夏原吉:“……”

一念至此,夏原吉只觉得如芒在背,因为……在整个过程之中,他都被人当了枪使。

现在谜底揭晓,若是地价还能维持倒也罢了,可一旦将来维持不住呢?

他夏原吉就真的成了新政的大功臣,因为那些愤怒之人,第一个反应就是……

这是不是夏原吉和金纯人等与张安世一道联手做的局!

这其实也可以理解,张安世有土地,夏原吉等人手里也有土地,为了何炒高土地的价值,故意闹出事来,吸引大家去买,这不等于是挖好了火坑,好教大家往这火坑里跳吗?

到了那时,必定是夏原吉人等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要知道,夏原吉这个人,在新政的过程之中,一直做到缄默不言。

一方面,他内心是承认新政对国家带来的巨大好处的。

而另一方面,他作为士人出身,旧官吏的代表人物,又知道新政继续这样下去,对于士绅必是毁灭性的打击。

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大义交杂在一起,使他能做的,就是沉默,并且极力想要一碗水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