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成王败寇(第2/5页)
胡广摇摇头道:“你必要遗臭万年。”
杨荣沉默了,想了很久,才道:“我只记得年幼时,祖父教我读书,迄今都难忘。那书中叫传授的,不正是忧国忧民,忠君爱民的道理吗?如此至简的道理,为何到了如今,人人却拿这四书五经,充作牟取利益之物呢?我倒愿意返璞归真,诚如年幼时读书一样,只用最纯粹的目光去看待书中的道理,既然认为是利国利民之举措,即便不去鼎力支持,至少也不去横加干涉。而不是总想着,身后之名,这身后的事,谁说的清楚呢?”
胡广默然。
杨荣接着道:“再看看吧,不要急,或许张安世真的不能成事,反而……像王安石的新法一样,闹得天下沸腾呢,所以……耐心地好好等等,再看看。”
胡广也只好点头:“受教。”
杨荣道:“胡公的才学比我高,你之所以有时候糊涂,只是有时候,事情没有想清楚罢了,所以圣人才说,三省吾身。”
……
“陛下……”
朱棣看着新送来的奏报,良久无语。
亦失哈在旁叫唤了好几声,朱棣也充耳不闻。
良久,他抬头起来,才看一眼亦失哈道:“张安世这个小子,胆子不小。”
“是胆子不小。”亦失哈笑了笑道:“奴婢听说,这消息一出,南直隶的地价,暴跌了三成,只几个时辰。”
“这么厉害?”朱棣颇有些吃惊。
“还不是太平府九县先跌的,陛下想想看,这地……若是直接划分到户,那这地……它还值钱吗?再者说了,谁能保证,手里的地太多,不会被惦记上?结果太平府的地价直接暴跌,其他各府的地价,也都一泻千里,从前有一些百姓,辛辛苦苦攒了一辈子的银子,便指望着能买两亩土地,传给儿孙,可现在一看……”
说到这,亦失哈咧嘴想笑。
“入你娘。”朱棣骂道:“你笑什么?”
亦失哈立即开始哭丧着脸:“奴婢……奴婢万死。”
朱棣道:“这地价不跌倒还无妨,可一跌,张安世那个小子,却要小心了。”
亦失哈便道:“陛下,威国公有锦衣卫呢,怕个什么?再者说了,谁有这样的胆子……”
朱棣摇头:“你太小瞧那些人了。隐户的事,他们敢干,滥杀无辜的事,他们也敢干,勾结官府,欺上瞒下,他们哪一件事不敢干的?真以为这些人……表面上只会说几句之乎者也,你就以为他们当真是痴秀才了?”
朱棣道:“有一句话叫夺人钱财如杀人父母,你连这些都拎不清吗?”
亦失哈听罢,忙道:“是,奴婢实在……”
朱棣摆摆手:“当然,朕所想的,也是最坏的情况,事情没有这样糟。”
亦失哈则道:“奴婢还听说,太平府,又增设了许多的衙门,有不少,都是应对农事的。还有那位邓侯爷,现在也在协助六县百姓,预备春耕呢。这六县的春耕本就耽误了,所以……”
朱棣点点头:“到时……就好好瞧一瞧吧,看一看,是否这地分了出去,有什么结果。”
亦失哈微微皱眉道:“若是出了乱子呢?”
“出了乱子……”朱棣沉吟片刻,便道:“若是出了乱子,这只能说是这事办不成,朕给了张安世锦衣卫,还掌着模范营,更是府尹,还有朕的极力支持,若是这事,他都应对不及,这就说明,天底下没有人能办成这些事了,可能朕亲自坐镇都不能。”
“啊……”亦失哈诧异道:“那就……不办了?”
朱棣道:“当然,朕要的是天下安定,江山社稷才是根本,若是一件事,看着有好处,且是利国利民,可推行不下去,反而阻力重重,引起天下的人心动荡,那么自然不能继续推行。所以……这只能凭张卿家的本事,孰好孰坏,一切拭目以待。”
亦失哈点点头:“陛下一言,实在发人深省,奴婢受教。”
朱棣斜他一眼道:“你还受教?你学这个做什么?有什么居心?”
亦失哈:“……”
春耕在即,此时邓健要推广的新苗不少。
当然……绝大多数的耕地,还是以江南的稻米为重。
他让人分发,愿意尝试的,便可领了土豆苗去试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