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六章 传说中的独孤信(第2/3页)
所以这东西是怎么出现在突厥的?
“你有没有问过阿史德部大酋,这东西他是怎么得到的?”
侯君集赶忙点头道:“臣问过了,说是从一个叫李负的人手里得到的。”
“李负?”
李元吉一脸茫然,谁啊?历史上似乎没有这么个名人。
侯君集赶忙又道:“阿史德部大酋说,其中父乃是北周时期的李安!”
听到这个名字,李元吉若有所悟。
侯君集口中的李安,自然不是后世拍电影的那个李安,而是北周时期的一个厨子。
因为饭做的好,得到了有刺客之王之称的宇文护的宠爱,被引为了心腹,在宇文护权势滔天的时候,还成为了北周的重臣。
他被宇文护引为心腹的时候,刚好是独孤信死了以后。
他辗转从宇文护手里弄到了独孤信的印玺,并且悄摸的传给儿子当传家宝也说得过去。
毕竟,独孤信的印玺,在别人眼里可能是个宝,在宇文护眼里根本就不算个啥。
别说是什么大司马、大都督了,就是皇帝,宇文护都弄死了三儿,皇帝的印玺宇文护都随便珍藏,随便把玩,独孤信的印玺被他当成寻常物件,赏赐给李安把玩,也不算个事。
所以独孤信的三个皇后闺女没找到她们父亲的印玺,加以珍藏,反倒使其流落到突厥,也就解释的通了。
毕竟,李安在独孤氏还没有重新崛起之前就被宇文护牵连死了,他儿子在他死了以后在北周也待不下去,隐姓埋名的逃到突厥去也在情理之中。
独孤信的闺女们身份地位就算再高,能动用的力量再大,也不可能为了一个印玺,调动数十万兵马去跟突厥对垒,在突厥大海捞针。
所以一切都能解释的通了。
“你有心了!”
弄清楚了独孤信印玺的来历,李元吉就没什么需要问的了,当即笑着夸赞了侯君集一句。
虽然没说给侯君集升官,也没说给侯君集晋爵,可侯君集依然开心不已。
“殿下喜欢就好!”
侯君集由衷的笑道。
李元吉点头笑道:“确实喜欢……”
说着,邀请侯君集喝起了酒。
侯君集嘴上说是来迎接李靖凯旋的,实际上就是来送礼拍马屁的。
他如今虽说归李靖统管,可他只要完成了自己的军事任务,来不来迎李靖都一样。
李靖不可能因为他没有来迎接他而给他脸色看,也不会因为他来迎接他了,就给他什么好处。
所以他是特地来送礼的。
而他送的礼物李元吉又收了,自然得陪着他多喝两杯,不然都对不起他送的礼物。
推杯把盏间,一夜悄然而过。
跟昨夜一样,中军大营内的将校们都喝的烂醉如泥,并且群魔乱舞了一晚上。
侯君集也喝高了,在席间悄声的说了一大堆阿谀奉承的话。
李元吉原本以为,大家还会像昨日一样,睡饱了、酒意散了才会醒。
可当远处传来号角声的时候,原本瘫坐在席间,睡的横七竖八的将校们,齐齐醒了,一个个都像是没事的人一样,快速的出了帐篷。
等到李元吉和李世民出帐篷的时候,他们已经穿戴好了甲胄,点齐了麾下的所有人马,在辕门口组织起了阵型。
李世勣手底下的部曲骑着马在队伍中疯狂的穿梭着。
在他们的指挥下,营地里的人马分成了三个队伍。
其中两个队伍分别排成了两个长蛇阵,守在了辕门的两侧。
剩下的一个由将校们等一众有官身的人组成的队伍,齐齐簇拥在辕门中间。
各个字号的旌旗都被树立起来了。
其中最耀眼的是一面朔方道行军总管李字大旗。
那是独属于李世勣的大旗。
而上书的朔方道行军总管,也仅仅是个临时职务。
之所以不书征北副帅什么的,是因为大唐有大帅、副帅这种称呼,但没相应的令旗,也不会制作相应的令旗。
绝大多数大唐将帅出征的时候,挂的都是某某道行军总管的旗帜。
像是李靖,挂的就是定襄道行军总管的旗帜。
仅有极少数出征的将帅才可以挂其他旗帜。
比如李世民出征的时候,挂的就是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李的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