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六章 终于要开始了吗?(第3/4页)
李元吉摇着头说道。
魏徵脸上也没流露出什么失望之色,只是另提了一个条件,“那就请殿下善待修文馆上下的官员。”
这个倒是能答应。
李元吉几乎毫不犹豫的道:“这个不用你说,我也会做。我会免除他们身上跟秦王府和修文馆有关的官职,让他们先到史馆内,继续编撰、修补从洛阳运回来的藏书。”
这可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个大工程,所以必须持之以恒的做下去。
因为这关系到大唐文化的发展,也关系到中华文化的传承。
不仅如此,李元吉还准备在所有的书籍编撰、修补完以后,将其中一部分多印一些副册,下发到太学,以及各地的官学,供天下人阅览。
在这个时代,读书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阅遍各种藏书更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即便是帝王,也很难阅读到一些世家门阀的秘藏。
所以必须打破这种困境,让天底下的贫寒学子能接触到更多的书,更多的知识。
这样才能诞生出更多的新思想,以及更开阔的眼界。
如果中华文化从一开始就不是被束于高阁,而是拿出来供天下所有读书人学习的话,那中华的历史说不定会变成另外一种模样。
一些类似于王玄策一类的人,也许会通过大唐以前所有跟世界有关的惦记,对世界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也许会亲自去大唐以外的各处走一走,探一探天涯海角,了解清楚大唐以外的每一个角落。
也许古人在了解清楚了大唐以外的每一个角落以后,就不会再固步自封,而是会像祖先一样,去勇猛的开拓,去快速的融合,最后将中原变成一个更大、更广阔的中原。
有人或许会觉得这是异想,但真的将所有的文化拿出来让所有读书人阅览、学习、思考、深究、探索的话,未必不会产生这种情况。
因为当古人真正的开眼看到世界,并且了解到中原在世界上到底是个什么存在以后,才会更清楚自己到底要在世界这个舞台上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到底要在世界这个舞台上谋求点什么。
像是汉武帝,知道大宛有天马,然后他的大军就过去了,要是让他知道遥远的西域外还有更广阔的天地,更多的财富的话,他未必不会派兵马过去看看。
像是李世民,目光所及之处,知道的,他全打了一遍,要是让他清楚的认识到世界,脑海中有世界的全貌,也许他到死都会奔赴在战斗的路上。
在他死后,他还会将他没做完的事情交给下一代人去做。
只要有两代人坚定的依照他留下的交代去做,那大唐的版图或许会扩充更多更多。
如果有帝王在开眼看到世界以后,捡起了祖先融合各部族图腾成龙的魄力,捡起秦奋六世之余烈的雄心。
你再看,中原又会何其广大。
如果唐宋的皇帝们都不争气的话,那成吉思汗、忽必烈,也会清楚自己到底应该怎样征服世界,到底应该怎样去打。
或许他们统治不了世界,但在清楚的了解世界的情况下,他们绝对能将世界打一遍。
当然了,将所有的文化全部散布出去,让天底下的读书人有了更多的学识和更多的思想,也不是没有坏处的。
至少对统治者而言,这就不是什么好事。
因为学识多了、思想多了,人心也就更复杂,想法也就更多了。
家天下的观念很有可能会遭受到巨大的冲击。
但李元吉作为一个后世之人,很清楚家天下的观念是很难长存下去的,也注定会被淘汰,所以他能接受家天下的观念受到冲击。
而且,真当天底下的读书人对家天下的观念产生质疑的时候,恐怕已经到几百年后了。
到时候帝位上的人还姓不姓李,谁也不知道。
所以皇室在这种质疑中受到冲击,甚至被赶下台的话,又关他李氏元吉什么事?
他只是破开了文化上的束缚,点燃了一颗能不断进化的火种而已。
后世的人在提到他的时候,膜拜就好了,再不济喊一声牛博艺也行。
魏徵不知道李元吉有这种雄心,知道了也办法理解,毕竟,李元吉的这种想法,是在掘家天下的根基,而如今家天下的受益者就是李氏,李元吉这么做,就是在掘李氏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