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第2/3页)

前不久被人认出,说长得像丰阳县的林地主,那户人家正好与林广良有些交集,他们越想越可疑,就把消息带到林广良耳边。

林殊文想着事情的前因后果,脑子愈发昏沉。

大抵上辈子死过一次,此刻没有上辈子被遣返后的悲伤,心绪还算平稳,就是整个人使不上劲,体内的那股劲跟散了似的。

他的身子自幼就不好,先天耳聋,总生病,格外文静,和林家的地主夫妻没有几分相似之处。

这几年随着他模样渐渐长开,私下传出的闲话愈发多,林殊文两耳不闻窗外事,闲话对他没影响。

偶尔得知两位长辈听到那些话,更不曾撒气,只要他们唤自己一声孩子,唤他文文,林殊文就会乖乖回应两人。除了身子弱,性子静,他没做过任何出格的让人操心的事情来。

只是被调换的人生终究会回到正轨,林殊文如今想起自己占去那位林家公子十几年的生活,又想到两位长辈不曾亏待过自己,心下涌起几分羞愧。

想了许久,他觉得乏累难忍,侧身趴在靠垫上渐渐沉睡。

春雨一阵连一阵,绵密无声,山周寂静。

途中,林殊文生了病,车夫叫他几声都懵懵懂懂地听不太清楚。

听觉模糊,神智陷入昏迷。

道途没有看病的条件,再难受只能自己抗着。

直到在马夫把车停在一座古刹修整,寺观的老师父常年备些药草,替林殊文诊过脉,告知他是受了风寒,且心力劳损才生病,喝几副药再慢慢调理就可恢复。

林殊文脸色素白,看起来脆弱又漂亮,漆长的睫毛像两把小扇子半垂,轻声又有礼地和老师父道谢。

他安静思忖一瞬,转身摸了把林家给他收拾的蓝布包裹,缓慢将其打开。

包裹内装了几身衣物,一些干粮和水,还有小半袋银子。

林殊文对钱没什么概念,过去他很少花钱,家里置办什么就用什么。

他从书上知道寻常人家一年用个二三两银子度日足够。

在林家,他的用钱从来没有短缺过,离开后定不如以往过得好了,然而林家给他的小半袋银子,若像普通人家那样过的话,应该可以用两三年。

林殊文从钱袋取出一枚银子,递给老师父。

他神情腼腆,双眸澄澈真挚地望着对方:“这钱是我给寺观添的香火钱,请大师收下。”

少年人的情绪藏不住,为了感谢寺观师父替他看诊,捐点香火钱聊表心意。

老师父把钱收了,说道:“小友出门在外,对人对事切记保留几分防备之心。”

林殊文:“多谢大师教诲。”

然而林殊文终究涉世太浅,两辈子,无论重生前后,他出门或接触外人的次数寥寥可数,没见识过人心叵测。

这日在车上喝药,他昏昏沉沉卧在垫子睡。

雨声不止,帘子掀开了都不曾觉察。

车夫目光落在少年身上,观他侧压右方睡觉,露左耳,听说左耳是聋的,此刻放轻手脚,人听不见声。

遂把手伸向那蓝色布包。

又过一天,下了官道,车夫收起缰绳:“公子,面前就是八宝村,俺就送到这儿。”

林殊文撑起虚乏的身子,雨水滂滂,地面泥泞,大大小小的屋舍落于四周不远的范围。

他把布包背在身上,拿起伞柄,道:“多谢。”

车费出来前就付过了,林殊文左右看着脚下没一块好的黄泥,水珠砸出一个个水坑,踟蹰稍刻,垫着脚尖落地。

乡下比县城还要冷,他裹紧外衣,回头想和车夫道别,却见马车已经走远,似乎赶着离开。

八宝村的乡民从水库边牵着在雨天里滚了满身泥水的黄牛回家,瞥见一道陌生年轻的背影,问:“你是外乡人?”

林殊文摇头。

“我……我刚回家,请问你知道林家怎么走吗?”

林家公子调包的事在八宝村传了好一阵子,农户们不干活时都坐在树底闲聊。

乡民诧异:“你就是咱们村林大成亲生的儿子?”

林殊文极轻点了下头。

乡民啧啧感慨,心想地主家养出来的孩子到底和村里的孩子不一样。

林殊文干净文气,五官和容色在周围方圆数里的几个村子都没见过这样的。

他被乡民看得窘迫,乡民收起直直探究的目光,指着河岸不远的那座房子,道:“喏,那儿就是林大成的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