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章 袁术手下人崩溃:华雄手下的人,能不能别卷了?!

以往袁术从来没有这种感觉,毕竟他乃是四世三公袁家的嫡子,底蕴足够丰厚。

厚到了一个,令许多人羡慕都羡慕不来的地步。

袁家的积累,可不是白积累的。

门生故吏遍天下,也不是说说而已。

他和袁绍弄崩之后,二人可以说是平分袁家。

袁术为袁家嫡子,主要是获得了袁家门生的支持。

至于袁绍,则获得了袁家的故吏

相对而言,门生和袁家的关系更为亲近。

也更值得可靠,更好统治。

而袁家四世三公的名头,又在这里放着,袁术的地位很高。

在这种情况之下,按说袁术这里并不缺少能臣干吏。

以往的时候,袁术对此也是非常的自豪。

这是他觉得自己最能拿出来称赞之事。

但是现在,随着时间的发展,治下事情的增多。

尤其是这一次旱灾的出现,令他觉得自己麾下的官吏们,还是不够用。

真正能干的人很少,也就杨弘,阎象等人,可堪一用。

至于其余的人,数量不少,但真的能够委以大任的人,并不是太多。

更多的是沽名钓誉之辈。

太平盛世之时,他们依靠着固有的关系网,读上一些经典,向上钻营,都是一把好手。

可是现在随着乱世降临。

原有的很多东西,都已经开始洗牌,规则逐渐变得不一样。

袁术所需要的,也不再是他们空谈钻营的本领。

更需要的,是他们进行做实事的能力。

这一次随着大旱的降临,各种事情需要处置。

他麾下的很多官吏们的毛病,一下子就暴露了出来。

面对种种事情,显得很是无能,也出来了不少的骚操作。

令他这边出了不少的岔子。

其中最为过分的,便是有一个原本在他这里名声不低,地位很高,以治孝经而闻名的名士。

他在治理灾民之时,所采用的手法,更是将袁术这样的人,都给亮瞎了狗眼。

面对大旱,以及大旱所造成的灾难性的影响。

众多百姓流离失所,有不少的人开始被迫造反。

他给出的意见,竟然是这些人之所以会作乱,会在这个时候,给身为主公的袁术,找这么多的麻烦。

就是因为这些人不知礼仪,不知道什么是孝。

他们这些人,若是知道礼仪的话。

就绝对不会做出此等愚蠢之事。

不会造反作乱。

哪怕肚子饿的再狠,也绝对不会给长官带来麻烦,行此不孝之举。

他的应对之策就是,要他所治理的,那一郡的人抄写《孝经》。

造反的人,饿肚子人,也都抄写孝经,并进行诵读了解孝经之意。

只要如此做了,知道什么是孝,什么是礼仪,廉耻。

那么这些百姓们,就能够被感化。

不会再行这等不义之举,也不会再造反作乱。

如此一来,所有的事情都给解决掉了。

他这办法提出来之后,一片哗然。

纵然是袁术这种比较不怎么靠谱的人,都为之气结。

觉得自己的智商,被按在了地上,使劲的摩擦。

这是自己治下的太守,是自己所倚重之人?

这是人能想出来的办法?

还要人人抄写孝经?

真以为那些人都识字,人人都能读书?

能读书识字的,一百个里面,连一个都没有!

你让他们怎么去抄写孝经?

还有,那些人都快饿死了,很多都已经是成叛贼了,要的是粮食,要的是活命!

你这个时候,让他们去抄写孝经有个屁用?

抄孝经能吃饱饭吗

虽说大汉朝以孝治天下,孝乃是根本之所在。

可这个孝,也不是这样用的。

然而面对袁术之时,这位提出以抄孝经来应对旱灾和这灾民造反的人,竟然还振振有词。

说他的办法非常有用,只要能够明白孝的道理,对孝道有了感悟。

便是肚子再饿,再活不下去,也绝对不会不按照孝经上行事,不会作此等不孝之举。

袁术是什么暴脾气?

听到此人的话顿时就怒了。

然后,就直接满足了此人的愿望。

将他们全家所有财富,都给剥夺,官职什么的全部都给剥夺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