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孤臣
次日一早, 随着吏部大尚书的请辞,京兆尹的戴罪听问,一夜之间, 风起云涌。野草连根而卷,大树轰然倒塌, 中枢与京畿的两个重要的权力岗上, 已是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中枢省部内,陆昭领掾属与叔父陆扩做着最后的交接。京畿与三辅地区在太子归来之后,必然会是朝廷影响秦州事务的一个重点。通过将这些关陇世家与在京畿内执政的其他世家打造一个共同的荣誉体, 这片区域将会成为一个重要的缓冲地带,继而在陆放执掌整个抚夷护军部后, 不会有太强烈的冲突感。
趁着太子未归,陆昭也在加紧步调, 一是要进行一些政策上的调整,二是随着开府的扩大, 许多属官也需要历练成长,至少要在日后对中枢与方镇之间的冲突有一个预判。中枢与方镇历来是立场相对, 视野不同, 钱、粮、人、地都需要争夺,以掌握主动权和控制权。
如今,连接关中与秦州乃至于西北的重要水路物流枢纽已经掌握在陆家的手中, 在这个物流成本大于天的时代,由西北世族共同建立的这条物流带已经逐渐成熟,开始展现出欺行霸市的一面。只要关陇地区需要仰赖西北的给养, 京畿地区需要对西北施以影响, 就绕不过它。陆家借由此,汲取了西北的生产力, 拿到了西北世族的支持,进而拥有话语权,而话语权最终是为了兑现利益。至于保障的底线,则是以陆家、彭家为首的西北军权,否则早已在成形之前遭到斩杀。
陆昭清点了物资集簿,随后交还给掾属,而后对陆扩道:“叔父既已将受损水碓记录在案,这一份修葺开支也不得不核算清楚。现下民渠、私埭虽不能通过施政杜绝,倒不妨通过此次重建彻底规划一番。”
陆扩曾经营京口,对于京口一地漕运带动整个三吴钱粮腹地的效果也是深悉,因应下道:“渭水本多官渠,若能善加规划,使渭水航道畅通,既可与西北相连,又可惠及渭水南北生产,也是大善。只是此大计耗费颇多,若引钱粮不济而罢政,来年所害只会更大。”
“钱粮叔父不必担心,两家输资,中枢运力,倒不是问题。”陆昭已打算对薛、谢两家出手,这部分钱自然由这两家补齐,“但是前期筹计还请叔父费些心,让各家务必上报所需水碓具体数目,统一规划,一旦建成,之后决不允许再建造私埭水碓。”
虽然陆昭不打算对京畿附近这些田地人口锱铢必较,但一定要借此机会拿下关陇地区的人口和土地账本。诚然,世家大族拥有坚固的坞堡与规模庞大的庄园,即便这些能够荫庇大量人口,但这些人口总要喝水吃饭,总要种田生产。且京畿几乎没有闲置的土地,所以完全可以根据各家所需的水碓和私埭数量,来对人口、土地进行估算。如果这些庄园想要扩张,那么就要借助渭河水道附近的官渠。
拿到这些人口土地账本,也就对关陇世家有了实质上的羁縻。意识形态斗争的大船怎么可能想上就上想下就下。高尚的口号与曾经的荣誉不能作为永远的保障,借此机会抓住这些世族的命脉,才能维系这些人与自己在执政体系内长久的共荣。来日无论是京畿附近这些世家想要跳脱出界,还是朝廷想借由京畿来向抚夷护军部或秦州发力,陆家都将掌握绝对的优先权获得第一手信息以做出应对。
然而正当二人商谈时,忽有掾属来报,会稽太守陆明受数家弹劾,诸多劣迹已被薛芹请奏付与清议。
陆昭目光黯了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京兆尹的人选看来只能先压一压了。
魏帝虽身处内宫,但对外面的风吹草动也并非不闻不问。数年来,同样的春汛总会有同样的场景上演。渭水涨流,世家们纷纷自决埭坝,保住自己的庄园,数万百姓流离失所。随后,世家们借着百姓逃难求生,纷纷出面将这些人口荫庇下来,充盈自己的实力。每一个世族的崛起,都少不了这样或那样的利益暗流。
但是今年,情况似乎不一样了,世家大族们仿佛都有了担当一般,竟可以放弃自己的利益,为民而行。明明是同一个阶层在执政,明明二省仍是同一底色,但最终结果却截然相反。
魏帝因早朝事务繁多,精力实在不济,所以中午用饭后睡了片刻,醒来时已近傍晚。此时长乐宫外钟声袅袅,夹着半寒不暖的轻风隐隐传来。魏帝靠在榻上,目色微酣,正要起身,只觉得肋下疼的厉害。本想勉强用力,却被刘炳扶住,因此忙收了疲惫神色。等到衣冠穿戴齐整之后,窗外已是细雨绵绵,见刘炳欲张罗诸人关窗,魏帝方叫住他,道:“你去替朕找个闲人来说说话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