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祖师叩拜,恭迎道祖(第3/8页)
他没有说话,只是大步的从信徒中穿行而过,径直进入了大殿之中。
所有的信徒都在跪拜,可苏云此刻却站在了众人与高僧塑像面前。
仿佛信徒们拜的不是高僧,而是苏云似的。
当苏云站在古韵高僧的塑像前时,在超凡状态的帮助下,那种玄妙的观感再度出现。
高僧塑像的周身,星星点点的金色光芒,让苏云欣喜不已。
果然,这位古韵高僧也曾进入过超凡状态,并留下了超凡气息。
这气息中仿佛带着一股极强的吸引力,促使着苏云缓缓的伸出手,朝着这股若有若无的气息触碰了过去。
刹那间浮云的脑海中便如走马灯一般,开始映现出多个画面。
短短几秒钟的时间里,苏云仿佛亲眼见到了古韵高僧的一生。
最初出家的古韵高僧苦苦修行,却不知这究竟有什么意义,心心念念,却又得不到任何回应。
这一度让古韵高僧感到苦恼,他总觉得自己并没有真正参透六道,更愧对于三宝的身份。
因此在二十八岁那一年,古运高僧脱下了袈裟并发誓,在真正明心见性之前,绝不穿上袈裟,绝不受人敬仰。
可一年一年过去,在这古刹之中,古韵高僧依旧没能解开自己心中的苦恼。
这也让他越发郁郁寡欢,整日坐在佛前冥思苦想。
也正因为如此古韵高僧一生没有收徒,直到有一天,他感觉到自己大限将至,恐命不久矣。
从那天开始,古韵高僧就再也没有出过佛堂,他静静的坐在佛前,在这个待了一辈子的地方,坦然地接受着命运。
但他心中唯一的执念,就是穷极一生也未能参悟。
为了让自己静下心来古韵高僧一遍一遍的诵读经文,可也就在这个时候,一生修为的沉淀,让古韵高僧进入到了超凡状态。
这超凡状态仅仅存在了不到三十秒的时间,极为短暂,与苏云的超凡相比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一瞬之间,可即使如此,古运高僧却是豁然开悟。
他备好笔墨洋洋洒洒地写出了,《即色游玄论》,以及《释即色本无义》这两部在佛教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著作。
随后古韵高僧仿佛将这一生憋在心里的那口气,长长的吐了出来。
他站起身来,朝着面前的佛像最后一次祭拜,随后将那一生未曾在穿起过的袈裟,披在了自己的身上。
山门大开,一些忠实的信徒早就在门外等候,而国运高僧也平和地将自己的后事交代给了眼前众人。
随后他再度为自己留下了寄语,这才有了先前苏云和徐佳佳所见那番话。
为求空身镀袈裟,青灯常伴水月霞。
苦求真我难真我,口口颂佛难见佛。
忽有一日终明悟,种了芭蕉,又怨芭蕉。
正如苏云所猜测的那般,古韵高僧的明悟就来自于进入到了超凡状态。
可这又同时让他感到遗憾,遗憾为何没能早些明悟,偏偏是在这临终之时,甚至难能再将此正道传扬下去。
此刻的苏云完全沉浸在其中,仿佛还能够清楚地感知到当时古韵高僧瞑目的感觉,以及之后心中的遗憾。
这一刻的苏云理解了,为何古韵高僧要将自己一分为二葬在两座墓碑之内。
他是希望能将过去的自己和开悟后的自己分别开,接受后人敬拜的是那穿着袈裟,临终时方才明悟的高僧。
而不是日日守在青灯前,却不过是水月镜花的凡俗子。
这让苏云的心中有着前所未有的平静,这股残留的气息融于苏云的超凡状态之中,让苏云越发觉得,那原本非常模糊且琢磨不透的超凡之上的境界,又清晰了几分。
然而此时的苏云并不知道所有的信徒此刻已经纷纷疑惑的站起身来,看着背对着他们,站在高僧前的苏云。
苏云不但没有任何敬拜,反而还伸手触碰塑像,这让众多信徒都觉得是一种对高僧的冒犯。
“这个人怎么回事儿!这可是大不敬。”
“阿弥陀佛,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还敢这么胡来?”
“赶紧去找师傅,把这个人赶出去,太过分了!”
人群中顿时出现了很多怨言,也有人快步离开了此地,前去找主持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