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结局(下)(第5/7页)
可那些,如今的许明舒都已经不在乎了。
“有个问题,我一直想问侯爷。”
听见萧珩调转话题突然开口,许侯爷一怔,随即道:“殿下请讲。”
“若是再给侯爷一次机会,您还会从一众皇子中选择帮助陛下去夺嫡吗?”
闻言,许侯爷沉默良久。
就当萧珩以为他回闭口不答时,许侯爷沉声道,“臣会。”
萧珩停下脚步,侧身朝靖安侯在的方向望过去。
“为何?”
靖安侯的目光越过层层宫阙朝北方望过去,似乎现在这也能看得清北境万里冰封的开阔平原。
“殿下久居京城,想来未曾有机会亲眼目睹过战争所带来的生灵涂炭,百姓饱受流离之苦。臣少时第一次上战场时,见交战地百姓易子而食,枯骨中齿痕遍布。那时臣就在想,这天下需要有一个真正明白民生之苦的人去做君主,造福苍生。”
许侯爷追忆起过往,目光中闪过几分动容。
“先帝的子嗣中,属陛下过得最为孤苦,身为皇子却常常要忍受缺衣少食之苦,凡事都要靠自己去打拼算计才能有所得。在一众皇子还在文华殿听讲学时,领着闲差安稳度日时,陛下需要起早贪黑的练功,去迎接北境一场接着一场的敌军进犯。”
靖安侯同萧鉴晟年少于战场上相识,时至今日许侯爷仍记得第一次在营帐看见萧鉴晟时的场景。
他毫无形象地同一众将士们坐在地上,喝着碗里没有半分肉沫的汤,对着面前的地形图讲解地格外认真。
提起排兵布阵来,眉宇间神色飞扬。
后来他们常常在北境的草原上谈天说地,提起苍生之苦时萧鉴晟言语中满是怒意与不忍。
许侯爷还记得,他咬着嘴里半块硬馒头,目光满是坚定地道:“总有一日我要这四境安稳太平,江南水患杜绝,百姓从此安居乐业。”
那时的许侯爷看着一腔热血,事事亲力亲为的萧鉴晟突然觉得一朝天子就该是这般以天下为己任,常怀赤子之心,为民谋福祉保国安民的人。
所以在当年夺嫡之争中许侯爷毅然决然地站在了萧鉴晟身后,不是因为私交,也并非传言中的那般误打误撞,而是许侯爷几经思索后的有意为之。
萧鉴晟初登基的那几年,加固长城防御外敌进犯,更是治理了困扰江南百姓半辈子的水患,一时间朝野民间满是赞誉之声。
想是他一个人站在最高处孤立无援,背后没有仰仗,对权利的把控也看得十分重要 ,总会担心朝中亦或者是京城中哪方势力太过庞大威胁皇权,涉足朝政。
在位的这些年,京城中世家重洗过半,更是制定了官员满五年职位调动的制度。
除却这些,许侯爷发现萧鉴晟在位的时间越长,他心中的惶恐多疑不仅半分没有消退,反倒愈演愈烈。
时至今日就连枕边人,乃至骨肉至亲也全然在他算计利用之中。
记忆里那个躺在草原上,枕着北境的土地,谈及理想抱负时满是朝气的少年人,在一日一日的猜忌和惶恐中变了模样。
许侯爷深深地叹了口气,沉思良久后,开口道:“殿下,有句话本不该由臣讲,可时至今日臣还是想斗胆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向殿下直言。”
萧珩抬首,望向许侯爷,“侯爷请说。”
“朝中世家若是过于庞大,臣子威权过胜,的确可能动摇朝政危及君主,内阁同陛下有心制衡这也在情理之中……”
“玄甲军是建兴年间先帝亲自组建而成,不是许家人的军队,而是君主是朝廷是天下百姓的军队。臣承蒙先帝厚爱,有幸接手玄甲军担任主将,保家卫国镇守边关。臣并非贪恋兵权,可臣扪心自问的确是留有私心。不愿看着玄甲军积攒百年的声誉毁在朝中一些不了解战场,不明真相的人手中。他们是保家卫国的将士,是英雄,英雄当马革裹尸战死沙场,而非死于宵小手中。”
萧珩心口泛起阵阵苦涩,许侯爷的这些话虽指向的是光承帝,可却也字字句句扎进他心中。
前世的他又何尝不是同光承帝一样,担心靖安侯手执兵权,功高盖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