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眼红的英国人(第3/4页)

“赫德森先生,我有一个疑问,作为一个地方行省,那位孟加拉总督在拒绝向德里的皇帝效忠后,还敢凭借一隅之地,对抗强大的齐国?”

“艾克勋爵,这位孟加拉总督是一位非常睿智的老者,他还是上一任皇帝的舅舅,在整个帝国境内,拥有崇高的地位和丰厚的人脉。”托马斯·赫德森娓娓说道:“不过,他目前年事已高,好像有八十多岁了。如今,整个莫卧儿帝国风雨飘渺,并且还陷入事实上的分裂。我们认为,这位总督阁下,一定会为他身后之事进行一番认真考虑。不论是对他后人的安排,还是对整个孟加拉地区的未来着想,他一定不希望齐国人的势力继续无限扩大。尼德兰人、葡萄牙人、法国人,甚至就连毗邻孟加拉的缅甸人,他都尽量保持友善的态度,积极拉拢。所以,我们认为,勋爵阁下代表英格兰王室和议会对他进行一次友好访问,一定会受到他们的高度重视。”

“我们这般挖墙角的行为,齐国人获知后,会是什么反应呢?”威廉·艾克伯爵微笑着问道。

“……”托马斯·赫德森想了想,耸了耸肩膀,喃喃地说道:“最坏的结果,无非就是被齐国人挤出印度市场。可要是一旦让我们东印度公司抓住机会,获得齐国拥有的哪怕一小半商业份额,也足够让所有的投资者的收益翻上十几倍。”

……

10月22日,达卡。

阿布尔·卡拉姆·阿卜杜勒携着妻子,抱着年幼的儿子,非常失望地离开工场。这家曾为之服务了八年的棉织品工场,终于倒闭关门了。

当然,在工场关门之前,也不是没有丝毫端倪显现。七年前,帝国与齐国之间的战争结束后,包括孟加拉在内的所有帝国市场,便开始向齐国棉纺织品全面开放,并且还将进口关税下调至百分之五。

由此,价格更为低廉的齐国棉织品蜂拥进入莫卧儿境内,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对本土生产的中高档棉织品造成了剧烈冲击。

及至三年前,本土生产的低档棉布也开始受到波及。让所有人莫卧儿人都万分费解的是,齐国人生产的棉布为何会卖得比他们本土生产的棉布还要便宜?要知道,齐国人每年都要从帝国境内大量进口棉花,然后万里迢迢地运回汉洲本土,再加工成一匹匹色彩靓丽的棉布,最后又不远万里地再运至莫卧儿帝国销售。

按理说,齐国人在耗费了大量的运输费用前提下,其棉布的综合成本应该比我们本土就近生产的棉布要高很多,售价也应该更贵。

面对价格更低、质量更好的齐国棉布,那些欧洲人首先改变了他们的采购来源,抛弃了合作数十年之久的众多本地工场。

早在数百年前,印度生产的棉织品通过阿拉伯人、波斯人、阿比西尼亚人,以及马来人,带到中东、欧洲、北非和亚洲等区域销售,使得印度地区的棉纺织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创造了无数的财富。

不过,后来由于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印度和欧洲之间的海上贸易通道、陆上贸易通道被阻断,要想通过,往往要缴纳高昂的过路费,这极大冲击了印度的棉纺织贸易。

直到16世纪新航路开辟之后,印度的棉纺织贸易才迎来了新的春天。

当时英国和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无不对印度生产的棉织品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将这些绘有印度神话人物、印度当地鲜花图案的棉布带到欧洲后,迅速掀起了一波购物浪潮。在1621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只进口了约5万件棉纺织品到英国,而之后不到20年,进口数量便涨了4倍。

即使,为了保护国内的毛纺织产业,英国政府曾一度限制印度棉布在国内销售,对印度棉布征收高额关税。但这一切,都无法阻止印度棉布销售的持续扩大。

印度棉织品的繁荣一直持续到1660年,在齐国的棉纺织产业兴起后,遂开始面临对方的价格和数量规模的冲击。

东印度群岛、马来半岛、波斯、阿拉伯、奥斯曼、东非,这些消费市场从萎缩到全部失去,也不过是短短十年时间。

在战前,不仅庞大的欧洲市场面临齐国棉纺织品的激烈竞争,就连本土市场也遭到齐国的全面侵袭。岌岌可危的本土棉织品,在帝国皇帝接连提高齐国进口关税,并采取限额进口后,方能勉强吊着一口气,继续苟延残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