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学者(第2/3页)

他在长安城拥有一套政府免费提供的三进院落,雅致而幽静,还雇了两名佣人,照顾他和家人的日常生活。每日出行,有科学院的专属马车负责接送。即使,需要到国内其他地方考察调研,也会有科学院的年轻助教或者书吏为他提前预定一间舒适豪华的火车包厢,并伴有相应的护卫。

在齐国,胡克同所有的学者和专家一样,享受着无比优渥的生活,根本无需为任何琐事而烦恼,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无尽的科学研究上面。

早在数十年前,齐国就颁布了《知识和专利保护律》,对企业、个人的发明创造,予以法律上的保护,任何人未经所有权人的允许或者授权,违规使用(引用)专利(发明),将承担严重的法律后果。

这使得,各种发明在齐国境内已成为一种大众活动,由各种各样不同的人,以非常小的规模不断进行着。在这些发明中,有些属于基础性和宏观性的发明,有些属于从属性和微观性的发明。前者,更富有原创性,后者则以改良为主,且更具实用性。

齐国工业革命的技术变革,意味着人类自发明轮子以来,又一次对过往历史的大幅度跨越。在大陆的秦国,操纵手摇动力织机的工人,其产量是一个纯手工工人的20倍。而在齐国,一台蒸汽动力驱动的织布机,却相当于200台手纺车的能力。一个火车头能运输需要数百匹马才能运输的货物,而且速度要快得多,朝发夕至,已不再是梦想。

发明和创新,不仅改变了生产效率,更重要的是改变了生产方式,随之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了人口增长。不到二十年,随着齐国的经济实力增长和医疗水平的进步,使得国内人口暴增了一倍,接近一千万。

虽然其中有大量移民的涌入,使得齐国人口得以增加。但自从大陆实现了表面上的统一,大规模的战乱也逐步结束,经济民生开始逐渐恢复。齐国曾经发起的大规模移民活动已难以为继,每年不过维持在十万到十二万左右。

与此相对应的是,国内人口自然增长的规模开始逐渐扩大,每一对夫妇,平均生育5-8个孩子,保守估计,自然增长率在3.5-4%左右,人口年增30-35万。

齐国人口增长,其中大多数人进入城市中,率先走出了乡土田园的农业时代。城市的生活水平常常是乡村的三五倍,绝大多数的城市居民都或多或少的能读写认字,而在乡村,大多数的农民则是文盲(主要是新移民)。城市的经济活动和经济机会与乡村相比,简直不可胜数。

城市,意味着文化的开放、生活的现代和思想上的世俗,而乡村,则是封闭的、传统的、保守的,城乡区别,也是现代与传统的区别。

初步统计,在齐国本土和附近几个海外领地,人口规模达到三千人以上的城镇有五十余座,十万人以上城市也有四座。相信,随着工业化的逐步推进和商业的极度繁荣,齐国将迎来一段汹涌的城市化进程。即使,未来十到二十年里,出现大陆那种三十万、五十万人口规模的巨大城市,也丝毫不出意外。

长安城,作为大齐帝国的都城,虽然户册统计人口才九万三千余,但实际上留居于此的非在籍人员非常庞大,有进京的官员、往来的商人、访问的学者、寻找工作机会的年轻人、求学的在校大学生,以及各国(包括藩属国)驻齐外交人员和家属,加在一起的话,将使得整个长安城人口轻松突破十万人。

而就在最近半个月,又有无数的人涌入长安城,准备参与大齐帝国今年最为隆重的两场盛事——科技博览会和皇帝陛下六十圣诞庆典。

每年一度的科技博览会,嗯,也被称为皇家科学评奖大会。最早起源为王室对每年在诸多工业发明(发现)中进行评审,对做出突出成就的学者、专家,以及工匠,予以重金奖励,以鼓励整个社会对科学研究、工业发明创造投以重视和关注,激发民间的创新热情。

后来,这项评奖活动进一步扩大和正规起来,还增设了若干奖项,包括物理、化学、农学、医学、工业发明(实用新型)等,旨在表彰和奖励在物理学、化学、农业、医学以及工业发明上对齐国作出最大贡献的学者、专家和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