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战争的热情(第3/4页)
看着工厂里隆隆作响的机器,忙忙碌碌的工人,无数下线的工业制成品,一枚枚进项的汉洲银元,众多工厂主甚至会在内心深处不无恶意地期盼着,齐国与莫卧儿帝国的战争最好能打上个三五年,如此,源源不断的政府和军方订单将会让大家吃得盆满钵满。
哦,我齐国会不会战败?
那是不可能的!
想我齐国建立至今已有四十年,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各种大大小小的战争,或跟欧洲夷人,或跟南洋的土邦王国,或跟大陆上的清虏,甚至两年前攻伐日本,期间即使偶有小挫,但我齐国都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至于此次要攻打的莫卧儿帝国,虽说块头稍微大了一点,人口和军队也更多了一点,但国中上下无人会怀疑齐国军队会遭到严重的失利,全都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态度。
而对这次战争的回报,国内商人阶层和市民更是极具期待。打日本这么一个弹丸小国,战场“缴获”加赔款,政府获得了千万汉洲银元的进项。
而莫卧儿帝国向来以富庶而闻名世界,这场仗打下来,我齐国最后要是弄不回来五千万汉洲银元收益回来,那绝对可以说是赔本的“买卖”!
国内民众对这场战争的热情,从政府发行的五百万特别国债销售火爆场面就能看出。五月初国债开售,短短半个月就已被国内民众全部抢购一空。毕竟,百分之八的债券利息,可比三年期的银行存款利息高出一个点,而且,流通性也更为便利,自然赢得众多商人和市民青睐。
无论是来自神州大陆的文人学者,还是中原朝廷的官员使者,甚至那些来自欧洲诸国的冒险家和殖民商人,对于齐国数十年来频繁发动对外战争,却对国内经济和民生始终没有造成巨大破坏和损失,都感到非常不解。
要知道,从古至今,战争从未停止过。但是不管在远古,还是在这个时期,战争都是一种劳民伤财的事。因为战争,将国家拖垮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大明,以及欧洲的西班牙,哦,还有现在已被打得半死的荷兰。
因此,华夏文化中,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警句,“国虽大,好战必亡”。
但是齐国却是一个特例,从登陆汉洲初立基业时,便频繁地发起战争,或者被卷入战争。截止到到现在,齐国参与或者发起了大大小小几十场战争,甚至毫不夸张的说,齐国从建立之后,就一直处于战争状态。
为什么在别的国家打仗会劳民伤财,而齐国却越打越强,越打越有钱?
盖因,齐国除了西班牙入侵和第一次汉荷战争是被迫卷入其中外,其他所有主动发起战争,都始终秉持着一个原则,即,不打无把握和无利益的仗。
不管是第二次汉荷战争,还是苏伊士之战,以及众多针对南洋土邦王国的吞并战争,甚至就是参与大陆的抗击清虏的干涉战争,齐国其实都是有利可图的。虽然在战争中,齐国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最后能够获得的利益却是翻倍的。
矿产资源、战略位置、移民资源、自由贸易权、商业利益等,都是齐国获得的丰厚利益。因此,齐国才会越打越有钱。
另外,齐国之所以具有如今强大的战力,成为南洋乃至印度洋地区的海上霸主,凭借的其实是国内发达的大型军工企业。而齐国军工企业要存活,就必须获得足够的军事定单。齐国不间断的战争,其实也是刺激经济的一种方法。战争必然会消耗武器弹药,齐军通过不断购买各种装备和武器弹药,来推动本国军工企业的发展。
军工企业在齐国是支柱性产业之一,军工企业的发展,不仅为齐国解决了很多的民生就业问题,还极大地促进了齐国工业技术的进步和军工体系上下游相关部门的发展。所以齐国频繁的发起战争,也可以说是以战养战的一种模式。
频繁的战争也可以促进齐国武器装备的不断更新迭代。检验一种武器是否实用和先进,最直观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将其投入实战。狙击枪(米尼枪)、开花弹、火箭弹、各种轻型陆战炮,攻城重炮和榴弹炮……等等,在一场场战争中,进行验证,并加以不断改进。
在某些时候,战争还能促进齐国经济在短时间地爆发式增长。兵马未行,粮草先动。发动战争就需要生产和准备大量的军事物资,促使国家大量投资于军工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